老子·道经·第五评析

...,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总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相连,犹在宣传“无为”,所使用的方法,仍是由天道而,由自然而社会。...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上_老子集注

...[6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也,曰馀食赘形。[61]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62] 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80.html

卷七 谏诤十五_孝经注疏

...[疏]正义曰此章言为臣子之,若遇君父有失,皆谏争也。曾子问闻扬名已上之义,而问子从父之令。夫子以令有善恶,不可尽从,乃为述谏争之事,故以名章,次扬名之后。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890.html

第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壬本同,严本“是以”作“故”,下二“故”字作“则”。又碑本“○”字乃“执”之别构。 奚侗曰四句上下文谊不相属。此第二十九章中文,彼挩下二句,误羼于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谦之案彭本“民”上有“故”字,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出自老子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8.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八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的思想发生重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1.html

第五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之外,更无所谓者,者亦唯此一气。故庄周以为天地之强阳气(知北游),“强阳”,运动不息之意(本郭象,“强阳”二字又见寓言篇)。后儒所谓活泼泼地,盖谓此也。“物形之,势成之”,“形”,定形,谓物物而之定形也。庄周曰“物生成理谓之形。”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7.html

老子·第二十五·道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自然。...

http://wenxue360.com/guji/3334.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八评析

...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指出仁义大道废、大伪智慧出、孝慈六亲不和、忠臣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0.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评析

...老子对于社会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又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9.html

共找到771,7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