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 1、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谓虑贤也。” ...
...之,以是知公卿为爵。内爵所以三等何?亦法三光也。所以不变质文何?内者为本,故不改内也。诸侯所以无公爵者,下天子也。故《王制》曰:“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此谓诸侯臣也。大夫但有上、下何?明卑者多也。爵皆一字也,大夫独两字...
...理,风雨时。故行修于内,声闻于外,为善于下,福应于天。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而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而必以夜。无丘陵高下皆熟。《诗》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今不省其所以然,而曰‘阴阳之运也’,非所闻也。...
...太平御览》四百九十六。 严可均曰:“此疑是序,未敢定之。”今案:此《家诫》也,见本集第十卷;《御览》误题尔。)嵇康《灯铭》: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耀,华缦长舒。(见《全三国文》,不著所出。今案:《杂诗》〔9〕也,见本集第一卷,亦见《文选...
...诸围上守,守皆作棒,人一枚,轻重长短者各各可,守皆当头施纫挂臂,贼破死在旦夕,邂逅冲突围,当以��々之。(《御览》三百五十七) ◇ 上书固让丞相 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礼,...
...上观三王之所以昌,下论秦之所以亡,中述齐桓所以兴,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罢关梁,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则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干戈之事矣。” 3、世务:大夫曰:“事不豫辨,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御敌。《诗》云:‘诰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矣。 ※《赵丞相行实》一卷,《附录》二卷 陈氏曰:知静江府赵崇宪履常编集。忠定长子也。其一时诸贤祭文、挽歌,与嘉定更化之後,昭雪诬枉,改正史牒本末,皆见《附录》。 ※《赵忠定行状》一卷,《续议》一卷 陈氏曰:知光州鄱阳柴中行与之撰。其《谥议...
...,丧乱之馀,亡失既多,声辞不具,故有名存义亡,不见所起,而有古辞可考者,则若《伤歌行》《生别离》《长相思》《枣下何纂纂》之类是也。复有不见古辞,而后人继有拟述,可以概见其义者,则若《出自蓟北门》《结客少年场》《秦王卷衣》《半渡溪》《空城雀》...
...贺道期议。) ◎ 贺道养 道养,道期弟,为太学博士,有《贺子述言》十卷,集十卷。 ◇ 浑天记 昔记天体者有三,《浑仪》莫知其始。《书》以齐七政,盖浑体也,二曰《宣夜》,夏殷法也,三曰《周髀》,当《周髀》之所造,非周家之术也。近世复有四术,一...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 鲁迅先生: 侍桁先生译林癸未夫著的《文学上之个人性与阶级性》,〔2〕本来这是一篇绝好的文章,但可惜篇末涉及唯物史观的问题,理论未免是勉强一点,也许是著者的误解唯物史观。他说: “以这种理由若推论下去,有产者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