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题解_【古诗文大全】

...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684.html

太史公自序原文-出自史记_史书_【文学360】

...无为。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137、太史公自序: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138、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39、太史公自序:正衣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1211.html

流氓的变迁原文-出自三闲集_【鲁迅全集】

...” 〔7〕“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语见韩非子·五蠹。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也曾引用此语。 〔8〕“五侯”汉成帝(刘骜)河平二年(前27),外戚王谭、王逢时、王根、王立、王商兄弟五人同日封侯,当时称为“五侯”。据汉书·游侠传...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88.html

汉书的内容结构_史书_【文学360】

...之重,更指出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之恶果。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之经济发展。沟洫志则言上古至汉之水利工程,并言治河之策。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假述西汉一代事迹。 至于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39.html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循吏_明史

...内轻外,实政不修,谓非在上者不加之意使然乎! 汉史丞相黄霸,唐史节度使韦丹,皆入循吏中。今自守令超擢至公卿有勋德者,事皆别见,故采其终于庶僚“诚”作为本体论、认识论与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以为诚是,政绩可纪者,作循吏 ○陈灌方...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8733.html

史记·七十列传·管晏列传解析

...闪跃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的心计、意念和独特的看人标准。然而写石父、写御妻、写御者,又是为了写晏子。这种借宾形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了。 由于管、晏的事迹已见于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故本传只“论其轶事”。此史记一书之互见法又一...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212.html

伯夷列传评论_【古诗文大全】

...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本文写作独具特色。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黎青冷焊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满纸赞论、咏叹夹以叙事。名为传纪,实则传论。史家的通例是凭借翔实的史料说话,而或于叙述之中杂以作者的意见,就算变例了...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680.html

从帮忙到扯淡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楚国诗人,顷襄王时任大夫,著有九辩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他与唐勒、景差等“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5〕“俳优蓄之”语见汉书·严助传:“朔(东方朔)、皋(枚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蓄之。” 〔6〕...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33.html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_后汉书

...洛阳令,明发奸伏,吏端禁止,然导德齐礼,有所未充,亦一时之良能也。今缀集殊闻显迹,以为循吏云。 卫飒字子产,河内脩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州宰。 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111.html

听微决疑的解释_听微决疑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史记·循吏列传:“ 李離 曰:‘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爲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

http://hanwen360.com/cy/184382.html

共找到892,9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