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来源于“内证实验”吗?——刘力红博士商榷_【中医宝典】

...最近出版的刘力红博士的思考中医的内容和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独立求真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这种独立思考的探寻是目前的中医界十分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弥足珍贵,在此我向作者谨表敬意。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7.html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htm

杨上善(585-67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间医家。其里居欠详,尝先后任隋太医侍御、唐太子文学、太子司仪郎。精于医,诊疗无不愈。于黄帝内经深感兴趣,研究颇深。尝效法皇甫谧,对素问灵枢加以重新编排、注释,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为最早之内经注本,有甚高之文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009.htm

气功针灸临床有何关系?_【中医宝典】

...这样的提示:如果能将气功针灸临床结合起来,有可能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把气功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具体方法。如要求针灸医生应“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对待病人要平心静气,说话和蔼舒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218.html

黄帝内经的主要贡献_【黄帝内经】

...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的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的历史中...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2.html

内经脉要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陈飞霞曰∶此内经之旨。圣人立言,可总括无余,世人不悟,视为平常。能于此处着眼,则诊视之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9-10.html

逆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逆顺 1、逆顺: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馀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2、逆顺:黄帝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6.html

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药学典籍,先秦到两汉时期已经相当丰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少医家对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或注释阐发。(一)吕广注八十一难经三国时吴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3.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9.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51.htm

共找到574,7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