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圣四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
...下一寸.以直脐旁之字.见之.后人误以二作一也.距古之远.无所可考.今姑不取商曲下一寸五字.唯定此穴于脐旁五分.从张氏说.中注(甲乙)肓俞下一寸.(资生)按甲乙.千金.外台.次注.作肓俞下五分.发挥.类经.聚英.入门.医统宝鉴.共从资生.据...
...腹第三行左右二十四穴(图)不容二穴.在幽门两旁各寸半.灸五壮.针五分.明云、在上管两旁各一寸.灸三壮.(素注.在第四肋端.)素问云、夹鸠尾外当乳下三寸.夹胃管各五.不容至太一也.夹脐广三寸各三.滑肉门天枢外陵也.下脐二寸.夹之各三.大巨...
...缺盆穴 (ST12)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上方有颈横动脉。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直刺或斜刺...
...甲乙经》经穴的异同,并参考伤寒杂病方书而著成《针灸逢源》一书。 《针灸逢源》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灵枢》经文,卷二为《素问》经文,两卷共摘引《内经》原文及名家注疏达百余篇,以阐述针灸要旨,作为针灸医学的理论基础;卷三为群书荟萃,撷取历代针灸专著...
...手厥阴心包经图(图)心包脉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太阴在上,少阴在下,心主在中),入肘中(曲泽穴也),下循臂行两...
...作者:窦汉卿 朝代:元·元贞元年 年份:公元1295年 序 针经标幽赋 流注通玄指要赋 针经直说 络说 交经辨 气血问答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流注八穴序 定八穴所在 真言补泻手法 夫妇配合 古法流注 杂忌法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冬至...
...、丁、己、辛、癸。一时十穴,五六三十,两手两足相对,共计六十穴。一时平取十二经之原,亦可遍经而已矣。“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经》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古人云∶有八法∶弹、捻、循、扪...
...曹翕,三国时期魏国人,曹操的儿子,擅长灸法,著作有《曹氏灸经》,这本书在《隋书·经籍志》、《江南通志》均有书名的记载;曹翕还著有《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 其中《曹氏灸经》和《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这两部医籍都是阐述针灸学内容的,可惜都已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