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疫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辨。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07.htm

脉先兆临床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二者可互候心肾疾病,因此临证可以互参。五、脉象对疾病凶兆意义脉象能预报疾病凶危,早已被中医所重视,在黄帝内经已有精辟论述。如指出真藏脉出现是五脏绝信号,所谓真藏脉是指全无胃气之脉,脉无胃气,即脉象失却和容冲和之象,变得数疾,坚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9.htm

形色外诊简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二卷。清·周学海撰于1894年。本书以论述望诊为主,问诊、闻诊为辅。所涉范围较广,自谓:“是编也,内经三诊之文全在;难经以下,择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者收之”。上卷专谈望形,首述形诊总义,次述生形(生理)、病形(病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5/601.htm

形色外诊简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二卷。清·周学海撰于1894年。本书以论述望诊为主,问诊、闻诊为辅。所涉范围较广,自谓:“是编也,内经三诊之文全在;难经以下,择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者收之”。上卷专谈望形,首述形诊总义,次述生形(生理)、病形(病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07.htm

指络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发黑是血络闭郁、为病危笃之凶兆,指纹樱红是中毒警报。另外,若指纹纯青纯黑,推之不动则示血已死也,神昏不知人。指纹白示疳病,医宗金鉴总结为:“红属伤寒、黄属伤脾,黑色恶,青主惊风,白主疳症”。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指纹青紫与青色...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6.htm

满园深浅,照在绿波。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王涯春游曲 原文如下: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照在绿波。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心情。在栽有万棵杏树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212.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5.html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我国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历史,葛洪在抱朴子内经五味损伤学说,运用五行学说进行了解释,谓:“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00.html

鳞毛蕨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煎汤5-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清热解毒功。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摘录】中华本草 ...

http://zhongyaocai360.com/L/liangselinmaojue.html

针灸甲乙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重要文献。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发展上起了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7.htm

共找到1,102,6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