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即夜间入睡后出汗,醒则汗止。一般方书中认为盗汗属内伤杂病,多责之阴虚,也有责之气虚者。冯世纶指出,盗汗实属邪正交争、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有感冒经“盗汗”而愈者即是明证。《伤寒论》第201条说:“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
...:“尾”《灵枢》、《甲乙》均作“心”。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于五脏。昼行手足三阳,终而复始,二十五周;夜行五脏,终而复始,二十五周也。平按:“于五脏”上,《灵枢》、《甲乙》重“周...
...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已然从阴阳这个根上将它包揽了。你从这里一口咬定,一门深入下去,必能打成一片。浅近一些讲,养阳的药该什么时候服用?养阴的药该什么时候服用?这已经很清楚了。在这样一个时候服用...
...未病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了解倾向,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治未病”是《内经》的核心理念之一,“未病”是表象,本质是不和而将病、欲病,透过表象审视本质,则仍然体现了“和”的精义,最终目的在于令人不病而保持健康和谐状态。...
...正气虚弱,感寒后寒邪内陷少阴,出现恶寒,身不发热而仅见心烦神倦,或有时发热而头不痛,脉不浮,称为“少阴表证”,故说虚则少阴。《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谓病发于太阳;发于阴,谓病发于少阴,可作参考。...
...确知。《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
...少阳时相要义 4、少阳持方要义 (1)象数层面 (2)“物”的层次 (3)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1)临界相变 (2)东西法门 6、少阳之脉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解义 1、太阴本义 (1)太阴者...
...解时,为太阳占之;戌为阳明欲解时,为阳明占之,而丑却为三阴共同的欲解时,为三阴共占之。这在十二支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从六经的时相角度言,丑的分量与其余各支的分量相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丑”与众不同。)这样我们就会对“为什么在丑的...
...连称号或诨名起得不得法,也还是因为这班“朋友”的不“文”。——“再亮些!” 八月十四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三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2〕指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和施蛰存编选...
...病机”二字,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数次提到病机,并强调其重要性,如“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又从临床常见的病证中,总结归纳为十九条,即后世所称的“病机十九条”。对于“病机”二字的原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