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
...自序 卷一 医范 医鉴 慎疾 保生 慎药 求医 诊法 脉 用药 卷二 古人 今人 古书 今书 卷三 形体 中风 伤寒 阴证阳证 暑 暑风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 热 热入心胞 疫 痧 疟 三阴疟 痢 泻 疝 咳嗽 噎 吐 头痛 胁痛 腹痛...
...伤寒之病,从表入里,里必达外,见证之由,所属必相审,治庶无误也。且如头痛项强者,太阳证也。头摇者,里病也。头汗者,里有瘀血,必发黄也。面戴阳者,下虚也。面惨不光,伤寒也。面光不惨,伤风也。面上乍黑乍白,唇口生疮,狐惑也。面如锦纹者,阳毒也...
...舌,属手少阴心经(《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矣),又属足太阴脾经(张鸡峰曰∶脾主四肢,其脉连舌本而络于唇),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正直者,系舌本。《玄珠》曰∶舌之下窍,廉泉穴也,肾之津液所潮),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
...。量儿大小加减。《活人书》洗心散 治遍身壮热,头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热冲上,口苦唇焦,夜卧舌干,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痰壅,吃食不进,心神躁热,眼涩睛疼;伤寒鼻塞,四肢沉重,语声不出,百节痛,大小便不利;麸豆疮,时行温疫,狂语多渴及小儿天 风...
...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此要法也.兹将舌之部位形色.详列于左.实临症者之金鉴焉....
...《活人书》云∶伤寒,论家方论不一,独伊芳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况有好凉药者,附子、硫黄,笑而不喜用,虽隆冬,使人服三黄丸之类,又有好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不敢用,虽盛暑,劝人灸病,服金液之类。...
...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小柴胡汤柴胡(四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二钱) 半夏(二钱)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
...易证(五十七) 叉手冒心证(五十八) 伤寒耳聋证(五十九) 扬手踯足证(六十) 遗尿证(六十一) 舌上滑苔证(六十二) 衄血证(六十三) 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伤寒温疟证(六十五) 发斑证(六十六) 脏结证(六十七) 阳结证(六十八) 伤寒...
...古方谓之肾伤寒也。《活人书》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躁,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或因壮热,或四肢挛掣,惊仍作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十物升麻汤。《活人书》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肌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