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伤寒言证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焉。如妇以证奸,赃以证盗,刃以证杀,不容辞而无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见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
...【歌】喉痹皆因二火攻,风痰壅热在喉咙。因生血泡咽关闭,性命危于旦夕中。砭血搅痰为上策,寒凉直治定收功。咽喉亦有阴经证,误服寒凉立见凶。【论】《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太仆云∶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
...李思顺得伤寒.恶寒发热.口中气热如火.不绝七八日矣.而目闭不肯开.予诊其脉.阴阳俱紧.是必汗之而复下之故也.此坏证矣.病家曰.一医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医复下之.而目闭矣.遂投以小柴胡汤.五啜而愈.论曰.或问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闭.予曰.仲景称...
...医学丛书。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1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各详专条。...
...医学丛书。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1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各详专条。...
...《玉篇》 ,充至切,恶也;痉,渠并切,风强病。二字义别。《素问》气厥、五常政等篇,及《伤寒》旧本痉皆作 。许叔微《百证歌》以为名异实同,而字仍作 ,不改。成无己注伤寒,则直云 字误,亦不改。今本作痉,传写者之故。近代但知痉,无有能知 者。...
...夫伤寒言证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焉。如妇以证奸,赃以证盗,刃以证杀,不容辞而无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见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