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著作。三卷。明·童养学纂辑。童氏以吴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一书不能概括张仲景论述伤寒的全貌,且伤寒、杂病编次混淆,从而指出:“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遂予补注辨疑,将诸证区分为正伤寒、类伤寒及传经、直中等。首卷六经传变;卷二伤寒诸证(...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伤寒著作。①金·宋云公撰。三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法,分证50门,共484法。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②清·关耀南编。关氏所编《...
...伤寒著作。①金·宋云公撰。三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法,分证50门,共484法。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②清·关耀南编。关氏所编《...
...目录 《丹溪治法心要》润喉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丹溪治法心要》:润喉散【处方】桔梗7.5克 粉草3克 紫河车12克 香附子9克 百药煎4.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化痰利咽。治气郁夜热,咽喉干燥哽塞。【用法用量...
...仲景深虑三阴经有伤寒传入之热病,有直中三阴之寒病,二条关系甚大。故作《伤寒论》注明如是者乃传经之热病,如是者乃直中阴经之寒病,并立篇中,互相发明,相得益彰。奈后人见同在篇中,不究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不知伤寒热症,不独北方。南方亦有;中寒...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云云。按此非伤寒症,乃属饮家也。《金匮》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义。又云∶其人振振身 动者,必有伏饮。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是也。成氏以为里虚气逆,...
...伤寒一书.自汉张仲景先生究其精微.得其旨趣.乃万世之龟鉴也.论中梓讹难明.晋叔和成其章序.成无己《明理论》.刘河间五运六气.参同仲景钤法.则病之所变.预可知也.阴阳传变汗瘥图局.曰汗、曰吐、曰下.死生吉凶棺墓图局.曰死、曰生.随治随效.如...
...言昏冒矣。海藏云∶伤寒传至五六日,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自语,目赤神焦,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此言热邪内传手少阴心经,心火上熏于肺,则神识昏迷,若脉浮数,热在小肠,用导赤散;脉细数,热在心经,宜泻心汤;若浮沉皆数,两经皆热,导赤各半汤。《...
...古代医学流派。自从东汉张仲景着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与明清以来形成之温病学派开展争鸣,推动学术发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