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波林之歌》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 2、《跳蚤》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 3、《恋歌》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 4、《饥馑》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 5、《鼻子》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 6、《恶魔》译者附记-...
...赠画师〔1〕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2〕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一月二十六日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云:‘风生白下千林暗,……。’” 〔2〕 白下 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
...1、《小说旧闻抄》再版序言-出自《古籍序跋集》 2、《唐宋传奇集》序例-出自《古籍序跋集》 3、《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出自《古籍序跋集》 4、《嵇康集》考-出自《古籍序跋集》 5、《小说旧闻钞》序言-出自《古籍序跋集》 6、《俟堂专文...
...《两个小小的死》译者附记〔1〕 爱罗先珂先生的第二创作集《最后的叹息》,本月十日在东京发行,内容是一篇童话剧和两篇童话〔2〕,这是那书中的最末一篇,由作者自己的选定而译出的。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译者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1〕 中国的诗歌中,有时也说些下层社会的苦痛。但绘画和小说却相反,大抵将他们写得十分幸福,说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2〕,平和得像花鸟一样。是的,中国的劳苦大众,从知识阶级看来,是和花鸟为一类的。 我生长于...
...《拾谷虹儿画选》小引〔1〕 中国的新的文艺的一时的转变和流行,有时那主权是简直大半操于外国书籍贩卖者之手的。来一批书,便给一点影响。《Modern Library》中的A.V.Beardsley画集〔2〕一入中国,那锋利的刺戟力,就激动了...
...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1〕 在副刊上登载了爱罗先珂〔2〕君的观剧记以后,就有朋友告诉我,说很有人疑心这一篇是我做的,至少也有我的意见夹杂在内:因为常用“观”“看”等字样,是作者所做不到的。现在我特地声明,这篇不但并非我...
...一九一三年来华,后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一九二七年十月与鲁迅结识后常有交往。著有杂文集《活中国的姿态》等。“邬其”,“内”(KL)字的日语读音。 〔2〕 南无阿弥陀 佛家语。南无,梵文“Namas”的音译,“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即...
...报载患脑炎戏作〔1〕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2〕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三月十六日 〔1〕 《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六日:“闻天津《大公报》记我患脑炎,戏作一绝寄静农云:‘横眉岂夺蛾眉冶,……。’”一九三四年...
...题赠冯蕙熹〔1〕 杀人有将,救人为医。 杀了大半,救其孑遗。 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鲁迅 一九三十年九月一日,上海 【注解】 〔1〕 本篇据手迹编入,原无标题。 冯蕙熹,广东南海人,许广平的表妹。当时是北平协和医学院学生。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