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免疫_《免疫与健康》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计划免疫简单地说,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用疫苗及类毒素易感人群(主要指婴幼儿和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甚至最终消除相应传染病目的。...

http://qihuangzhishu.com/973/55.htm

人工自动免疫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是采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或类毒素,使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一般在接种后2~4周才产生,经再次接种后则免疫应答迅速且产生免疫力较强。人工自动免疫维持时间可为半年至数年不等,常用于传染病预防。...

http://qihuangzhishu.com/963/78.htm

谈谈避孕疫苗_《免疫与健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激素、精子、卵子都可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应答,影响生殖过程某些环节从而干扰和阻断妊娠,起到避孕作用。当前研究有希望发展成为免疫避疫苗有抗精子抗原、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原、抗孕酮抗体等。当然理想避孕疫苗必须是针对生殖系统阻止与生育相关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mianyiyujiankang/973-8-1.html

T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不表达或很少表达HLA-DP、DQ和DR抗原。此缺陷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异常引起MHCⅡ类基因转录降低,因而抗原不能呈递给CD4+细胞。HLA匹配同胞骨髓移植可获免疫重建,也有用9周以下胚肝和14周以下胚胎胸腺移植进行治疗。...

http://qihuangzhishu.com/968/272.htm

胸腺萎缩与衰老_《免疫与健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胶质细胞具有与外周免疫系统基本相同免疫应答以及分泌白细胞介素Ⅰ、Ⅱ、Ⅲ、Ⅳ、Ⅵ(IL—1、2、3、4和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功能。研究表明,当脑出血时,IL—1可使神经元出现急性坏死,高剂量IL—6(20ng/ml)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anyiyujiankang/973-7-3.html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_《临床营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常有脂肪肝,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亦增加。营养不良时血糖含量低,可能与肝糖原及肌糖原减少有关;耐量亦降低,而糖原异生作用增加。32.2.2 营养不良时免疫功能大量观察表明营养状况能左右宿主感染应答。一般说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yingyangxue/1002-5-11.html

免疫耐受临床意义_《医学免疫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首先,免疫耐受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人们企图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来防治超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设法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将有利于病原体清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mianyixue/968-17-5.html

T细胞_《细胞和分子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胸腺细胞发凋谢 淋巴干细胞通过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中的发育成熟过程中要发生基因重排和分化,同时,胸腺细胞要经历严格选择过程,只有那些自身MHC分子亲和力较高细胞克隆才被允许发育为CD4+和CD8+双阳性细胞(阳性选择)。其中...

http://qihuangzhishu.com/957/218.htm

免疫耐受临床意义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首先,免疫耐受诱导、维持和破坏影响着许多临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人们企图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来防治超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生长过程中,设法解除免疫耐受、激发免疫应答将有利于病原体清除...

http://qihuangzhishu.com/968/214.htm

肿瘤细胞怎样“逃脱”免疫监视_《免疫与健康》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表达,这样就使CTL失去了瘤细胞识别和杀伤,从而逃避了机体免疫监视,此外还表现于肿瘤相关抗原丢失,如癌胚抗原从瘤细胞上脱落进入血液而免疫活性细胞无法识别。②肿瘤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分子往往表达低下或不表达。由于肿瘤抗原...

http://qihuangzhishu.com/973/88.htm

共找到870,1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