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其有关著作,获益匪浅,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述要如下。学术观点 张学文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
...①用具:“密闭冷却回流煎药壶”;②煎煮次数:2~3次;③煎煮时间: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三煎30分钟,称“三四三”煎药法;④浸泡时间:凉水浸泡30~60分钟至透;⑤药材粒度:颗粒(绿豆大);⑥火候:文火令小沸。 ...
...2小时;饮食宜清淡,服药7剂,心情舒畅,胸痛未作,头晕乏力见轻,胸脘胀满见舒,食欲好转,舌红苔白,脉滑数,湿郁渐化,仍以前法进退。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
...《伤寒论》系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果,参合其临床经验撰著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典,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后,千百年来注释者无虑数百家。(包括日本汉医)因其文字古奥,叙证简略,...
...《伤寒论》系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果,参合其临床经验撰著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典,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有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问世后,千百年来注释者无虑数百家。(包括日本汉医)因其文字古奥,叙证简略,...
...药物。《滇南本草》中不仅记录了药名,并考证弄清植物及产地,还尽量将当地各民族中的用药经验归纳进书中。彝族的许多药物也记入了。如芸香草、老鹳嘴、鹅掌金星草、韭叶芸香草、救军粮、橄榄(余甘子)、甘蔗等等。 到了清代,对于植物药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
...作者是也,属血虚。或时觉心跳,亦是血虚。盖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肇端也。又曰∶惊者,恐怖之谓。怔忡、健忘、惊悸三证,名异而病同。方朱砂安神丸 治血虚心烦懊,惊悸怔忡,胸中气乱。朱砂(五钱,水飞过,另研) ...
...膀胱咳 肝咳 喘哮 真武汤证 误用真武汤案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参附汤证 礞石滚痰丸证 喷嚏 阳虚喷嚏案 咽痛 麻杏甘石汤证 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汤证 不食 黄芪建中汤证 桂枝汤证 调心汤证 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证 柴胡桂枝干善汤证 呃逆 半夏...
...。土茯苓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姜良铎教授喜用其治疗临床各科疑难杂症,每每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土茯苓的用药指征:(1)体内湿热毒邪征象:脘腹痞满,口黏口苦,恶心呕吐,周身黄疸;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坠感;小便不利,短赤频急灼痛,小便色黄,或混浊...
...通下与祛痰解毒同用,均能获效,患者之肝功能亦可改善。患肾病后期,由于脾肾衰败,湿浊凝聚,浊阴上逆,症见面色晦滞,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痛烦躁,甚则昏迷。余曾治阳虚血瘀,浊阴上逆,使用攻下法与扶正同用,仿温脾汤之意,温阳降浊,活血利水,不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