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我希望把它当成一部大有神圣意味的~看待——不,这样还说得太菲薄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明·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 ~,后先辉映,无怪乎这小木头人,有时候也就真的‘不可一世’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本事大...
...不嫌麻烦 do not mind to take all the trouble;be very patient 有抑扬顿挫、低回往复的韵文,多读也不厌其烦。——郭沫若《洪波曲》 国语辞典 不嫌麻煩。 如:「只見老師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 鲁迅像(仙台市博物馆)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
...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秭归与香溪之屈原故里间有一...
...思索、考虑 think;think carefully;deeply through;ponder over 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郭沫若《洪波曲》 国语辞典 思索、考慮。 如:「這件事事關緊要,你...
...比喻彼此差异很大。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故古人的所谓‘封建’,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封建’,本质上~。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五...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哟!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后来的史官更是~了。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 ◎郭沫若《涂家埠》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