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微寒,或单发热,但无六经之可辨,无表里之可分。其舌白,其脉大者,正虚湿盛也明矣。若不从中驱泄,必致变成疟患。故用温胆汤通胃腑,加杏仁,通草清肋泄湿,黄芩、青蒿清气泄肝,则邪可尽解也。伏暑条辨第七伏暑热甚,烦躁昏谵,至夜更甚,舌燥脉数,此邪...
...论曰血为荣,凡所滋养者,皆血也,气为卫,凡所充盈者,皆气也。产后气血俱虚,冲任不足,未满百日,失于将理,致血气愈亏,不能充养,故肌肤瘦瘁而虚羸也。...
...。 1.真虚假实:极虚之病,可能出现虚假的实证表现。《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这是一例久病脾虚腹胀的病例,当虚到极点时,会出现胀满拒食,胸闷气逆,大便不畅...
...肝虚泛指肝的气血不足。 【肝虚】 泛指肝的气血不足。临床表现有视物不明、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条。...
...振源口服液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两虚的久病虚弱,症见心慌,气短,乏力,口干。 【产品名称】振源口服液。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产品分类】药品/中成药/气血津液病症。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两虚的...
...黄帝问曰。十二经中。气血多少。可得闻乎。岐伯对曰。其可度量者。中度也。以经水应十二经脉也。溪谷远近深浅气血多少各不同。其治以针灸。各调其气血。合而刺之。补虚泻实皆须尽知其部分也。肝。足厥阴经。少气多血。心。手少阴经。少血多气。脾。足太阴经...
...世为虚弱人及幼孩治实证,往往当克伐之药而不敢用,即用亦必踌躇再四,不敢重其分量,药不胜病,同于未用,自以为谨慎,此大误也。不知虚弱人当初病时,其正气尚可支持,不于此时用重药以直攻其病之所在,而一二剂荡平之,以急挽其垂尽之元气,而徐养其将耗...
...证名。肌表发热。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治宜清解阳明热邪,用柴葛解肌汤等方。虚证多为气虚、血虚所致。《证治准绳·杂病》:“...
...解,遂得脉静身凉而愈。 按:世有畏麻、桂如蛇蝎者,以为其性温而易伤津化燥,不知表寒实证无麻黄之辛散,何以开发膳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问温经而散寒?不是邪之伤于人,而畏药性之辛温,实为姑息养奸之弊也。盖用药不在医家之喜恶,而在于...
...春温条辨第一春温初起,头痛身疼,无汗恶寒,发热目赤,口渴舌白,脉浮数,此温邪袭卫。宜用薄荷、大力、黄芩、杏仁、甘草、桑叶、连翘、革根等味,凉辛解表也。温邪初起,无异伤寒,仲景谓:口渴则为温症,不渴则为伤寒,是千古只眼也。盖伤寒必先太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