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又名《灵素节要浅注》。十二卷。清·陈念祖集注。刊于1865年。本书分类选辑《内经》重要篇章、段落,加以归纳和类分。共分道生、脉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等12类。然后分别予以注释。融汇贯通,...
...医经著作。又名《灵素节要浅注》。十二卷。清·陈念祖集注。刊于1865年。本书分类选辑《内经》重要篇章、段落,加以归纳和类分。共分道生、脉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等12类。然后分别予以注释。融汇贯通,...
...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
...舌苔黄是属于体内有热。还有舌卷,为舌卷缩口内,不能外伸,认为是由于高热神昏。《难经》中也有一些舌诊记载。到了汉唐时代,张仲景创造了“舌苔”一词,并确立舌诊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以后《诸病源候论》、《中藏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也提到...
...然满於《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於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涂而同归,至此其极,悲夫!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慎择焉。《论语》、《孝经》,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
...六腑之原,在《九针十二原篇》即谓之 ,故六十六难曰以 为原也。后世针灸诸书宗之,皆言阳经之 即为原,故治 即所以治原。阴经之 并于原,故治原即所以治 。今此节云以经合之,以应其数,然则经原 三穴相邻,经亦可以代原矣。详义见经络类十五、十六...
...证名。尺肤部即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位皮肤发热的症候。即尺热。古人常据以诊知身体发热,并结合其他症候和脉象,诊断温病。《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甚,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
...滞也。诊曰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器,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寒气入于孔窍,随卫气而内沉,人卧则卫气内沉。伤及肾脏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足太阳经上额交巅,下项,行身之后,自头走足,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太阳不降,...
...尝思诊尺肤之法.可察皮之滑涩.诊腠理之法.可察皮之粗细.然皮不仅观尺肤.法不仅观腠理.则夫周身之皮.当讲周身之法.而尺肤腠理之诊.亦宜比例而观焉.何则.周身之皮.实由周身之脉以灌溉.周身之脉.当分周身之部以参观.故经言.欲知皮部.以经脉为...
...。四盛以上者,以阳脉盛极而阴无以通,故曰格阳。此义终始、禁服二篇,分别尤详,见针刺类二十八、九。又经脉篇所载亦明,见疾病类十。)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寸口,手太阴肺脉也。寸口候阴,故一盛在厥阴,肝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