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掌禹锡曰。药总诀。梁陶隐居撰。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像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本并相类。〔亡名氏药像口诀〕二卷 佚〔蔡氏(英)本草经〕隋志四卷 佚〔亡名氏药目要用〕隋志二卷 佚〔姚氏(景)...
...小儿脐未落者.不可轻易开看.凡小儿.面深紫色.口唇干燥者.胎热.面白者胎寒.宜留心.察看之.附:治痧症神方(发绞肠痧.同转腿肚者.此方治之更妙.)明矾(一钱) 明雄(一钱) 朱砂(一钱) 麝香(九分) 神金(十张) 火硝(一钱)上药共六味....
...,取出,晒干。(大戟100斤,用醋30~60斤)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②《纲目》:"凡采得大戟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③《本草通玄》:"大戟用枣同...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据归ん及阐,齐已取不言我。○亻单,本又作“阐”,昌善反。) [疏]注“据归”至“言我”。○解云:哀公八年“夏,齐人取ん及亻单”;冬,“齐人归ん及亻单”是也。 言我者,未绝...
...河南岸。东行三百余里至瞻波国(中印度境)。 瞻波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北背殑伽河。周四十余里。土地垫湿稼穑滋盛。气序温暑风俗淳质。伽蓝数十所。多有倾毁。僧徒二百余人。习小乘教。天祠二十余所。异道杂居。都城垒砖。其高数丈。基址崇峻却敌高险。在昔...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
...:玄参 【出处】《本经》 【拼音名】Xuán Shēn 【别名】重台(《本经》),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吴普本草》),咸(《别录》),逐马(《药性论》),馥草(《开宝本草》),黑参(《孙天仁集效方》),野脂麻(《纲目》),元参(《...
...抑制作用。3.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有抑制作用。4.抗病毒:试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3株)的...
...磷酸二氢钾 0.7g磷酸氢二钠(12结晶水)2.4g氯化钠 6.8g加蒸馏水至1000ml,加明胶2.0g,溶解后过滤。2 用具吸管、容量瓶、注射器应经标化(用双蒸馏水称量法或其他准确方法)。吸管、试管、容量瓶应洁净干燥,注射器及针头应煮沸消毒。...
...〔亡名氏混俗顺生录〕宋志二卷 佚〔玉鉴论〕宋志五卷 佚〔丁氏(信臣)左藏方〕佚刘 曰。西京左藏库使丁信臣。(幼幼新书)〔梁氏(逢尧)惠眼观证〕佚刘 曰。宜黄戴师悯术。翰林医学梁逢尧撰。得之前宗正丞蔡冲子周家藏。〔亡名氏凤髓经〕佚〔飞仙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