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铭_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几个疾病对应,如有头疽即西医的痈,流痰即西医的骨关节结核,一些疾病甚至直接沿用了西医的病名,这样,就使得辨别、诊断疾病更为精确。经几千年经验的积累历代医家不断总结整理,中医外科对各种疾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不少疾病已洞察到其本质的问题。对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郑寿全_火神颂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气有余,为火,叫阳证;不足为水,叫寒证,也叫阴证。至此阴阳明辨。参合陈修园医书《伤寒杂病》,著《医理真传》传医中真理、《医法圆通》明诊病治病机法、《伤寒恒六经千古不变之法,羽翼伤寒。至此中医学理论方法简而详、约而明。通此三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engshouquan/1212-1-2.html

中医养生重和谐_【中医宝典】

...必将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与天地相参 中医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中医的精髓就体现在“和谐观”上。这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古代先贤以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93.html

浅说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方式方法_【中医宝典】

...浅说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方式方法 1/中医理论,来源于易理,是不被现代科学可认知的哲学原理。是一种宏观的系统论、“物理”。欲以现代科学方法去了解她,还为时尚早!但我们不能对我们解释不清的事务一概以不科学、迷信等定论。因此,中医的理论发展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8.html

甲、心_《思考中医》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有什么问题呢?道路是用来行走的,用来交通的。现在道路有问题,当然是不通了。不通了就痛。这与中医常讲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如出一辙。所以,痛这个文字,以及疼痛这个词,实际上已完完全全地将痛的原因机理告诉你了。只是你不明白,还要去“身”外...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17.htm

编者的话_《时病歌括新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指明时有温热寒凉之别,病有表里新伏之分,诊有因时辨证之巧,治有知常应变之妙,诚时病之纲须,立论之大法,历代诸贤,靡不奉为圭臬。...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gekuoxinbian/1041-8-0.html

编者的话_《时病歌括新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指明时有温热寒凉之别,病有表里新伏之分,诊有因时辨证之巧,治有知常应变之妙,诚时病之纲须,立论之大法,历代诸贤,靡不奉为圭臬。...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gekuoxinbian540/147-5-0.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_【中医宝典】

...□ 苏礼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罗元恺_【中医宝典】

...老中医赵伯平创办了连县中医讲习所(当时政府只准中医学校称讲习所),全部课程均由罗元恺编写讲义讲授。经两年之努力,已有一个班结业并在当地行医。在抗战期间,虽然颠沛流离,生活艰难,他仍执着于中医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而贡献力量。 1945年日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08.html

吃素与健康_【中医宝典】

...因果后,不造因,也就不必怕生病。对于过去不明,导致今日体弱多病者,能以佛法的念佛修行和中医的养生之道,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 一、中医所谓的疾病 中医以「阴阳调和」来说明健康,相对而言,「阴阳失调」即是生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其知道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48.html

共找到559,3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