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又“卷之首”二卷。陈伯坛撰。初版于1930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较全面,每能阐发经义,并品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伤寒论读法,颇具新见。现有1930年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760.htm

读过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又“卷之首”二卷。陈伯坛撰。初版于1930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较全面,每能阐发经义,并品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伤寒论读法,颇具新见。现有1930年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92.htm

伤寒杂病对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杂病治法折衷说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古总为伤寒杂病(杂或为卒,卒即杂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病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杂病者,为伤寒中之杂病说,非为一切杂病说(下另有)。徒恃此书...

http://qihuangzhishu.com/769/64.htm

伤寒书统治六气_时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汉长沙着伤寒论,以治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邪,非仅为寒邪而设。然则其书名伤寒何也?盖缘十二经脉,惟足太阳在表,为寒水之经,凡六淫之邪为病者,皆必先伤于寒水之经,故曰伤寒。今人都以寒水之寒字,误为寒热之寒,若此则伤寒之书,专治寒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15-4.html

伤寒微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汗、下、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清明后至芒种前;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韩氏在阐发伤寒论的学术经验方面多有创新,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着颇为后世所重。但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批评韩氏“将温暑作伤寒立论”,应予注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90.htm

伤寒微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汗、下、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清明后至芒种前;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韩氏在阐发伤寒论的学术经验方面多有创新,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着颇为后世所重。但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批评韩氏“将温暑作伤寒立论”,应予注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08.htm

伤寒总病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不可灸证 可火不可火证 可温证 火邪证 卷第三 结胸证 心下痞证 阳毒证 阴毒证 狐惑证 百合证 湿证 证 湿证 证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 伤寒劳复证 阴阳易证 卷第四 暑病 暑病表证 素问载五种暑病 时行寒疫 时行寒疫治法 斑豆疮 ...

http://qihuangzhishu.com/746/index.htm

张仲景治未病四层涵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聂惠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全书的始终。其中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966.html

伤寒派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自从汉代张仲景着成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对该书加以批注、发挥者数以百计,对发扬仲景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们之中虽有各种不同见解的争论,但在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上则是一致的。迨至温病学说兴起,在伤寒、温病之间的学说争论更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43.htm

共找到469,6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