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自叙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论 躯壳...
...又名“胞络”,即分佈在子宫(胞宫)上的脉络。其中包括冲脉和任脉。胞脉主要的作用是主女子行月经和养胞胎的。(如《素问·评热病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
...《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任子也。”《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腹中论》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脉经》曰∶“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
...此人旧有他病,新病方发,旧病亦现是也。至于脉之相反,亦各不同。或其人本体之脉,与常人不同。或轻病未现于脉。或痰气阻塞,营气不利,脉象乖其所之。或一时为邪所闭,脉似危险,气通即复。或其人本有他症,仍其旧症之脉。凡此之类,非一端所能尽,总宜潜心...
...脉洪。心主火,与夏相应,故心脉为洪。《素问·王机真脏论》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2.病脉 (1)热盛: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火,或痰、湿、食积、瘀血蕴而化热。热盛蒸迫气血,脉流迫疾,鼓击血脉...
...夫脉禀二五之精以为体,藉水谷之所输而为用,所以符阖辟之机,动息而有准,显逆顺之理,断吉凶而有灵。其源也,由乎脐下肾间之动气,如橐龠鼓之于下。其流也,得乎胃饮食之精气,协呼吸应之于上,是以呼出心与肺,脉动二至,吸入肾与肝,脉亦二至,一呼一吸...
...云岐子曰.九道脉者.从天地九数之理说也.经曰.善言天者.必有应于人.是以天有九星.地有九州岛.人有九脏.亦有九野.故立九道脉.以应天地阴阳之法也.以长为干.清阳发腠理.以短为坤.浊阴归六腑.以虚为离.心中惊则血衰.以促为坎.脉进则死.退则...
...严重或是死症;虽然古人论脉常提到某病见某脉凡日死、儿月死,不兼及症是缺少根据的,规定具体时间,更难准确。因为仅凭脉象还难以微到全面透彻的把握病情,也就难以做到准确的预后判断。周学霆说:“平人脉歇止无妨。”简直不以病论。周氏又说:“余弱冠时,尝...
...(论一首)论曰∶肾主精。肾者,生来向导之本也。为后宫内官则为女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来谓之精。精者,肾之藏也。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肾在窍为耳,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左肾...
...胎脉变幻最多,《脉经》总以阴阳嘘吸停匀为主。乃近尝诊有细弱而两旁涣散有晕,一息五至以上,来盛去衰,仅以浮中之候,重按即空,细审举按之间,指下微见滑疾,全似血虚气燥之脉。此血虚有热之妇,一二月之孕多见之。若专据脉,不知为孕也,亦必以甘酸之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