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科学吗_【中医宝典】

...科学方法和认识。哲学的方法有东西之分,科学也有东西方之分。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形式逻辑和实证主义是其基本的认知方式,它偏重于分析还原的方法,着重形质实体的研究,研究科学的目的在于控制和征服自然;而中国传统的科学,经验积累加直觉领悟是其基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95.html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息积、痈疽、瘰疬、阴阳交等数十种内外科疾病和病证,这标志着中医对疾病的认识逐渐理论化和系统化。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的“阴阳”概念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两种基本的物质之气,春秋时期人们已认识到阴阳之气的正常与否关系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3.html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进入汉代,社会渐趋稳定,为系统总结前人经验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条件,同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 针灸的发展,从起源到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践基础的时候,适逢战国“诸子蜂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5.html

五味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对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

http://qihuangzhishu.com/263/8.htm

五味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对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1.html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的方法论原因分析_【中医宝典】

...方法构建而成的,总体上看,藏象是一个综合的功能单位,不同于西医的脏器。因此,不管你通过唯象观察,还是通过实验解剖发现的事实,都不可能成为中医理论的“反例”,从而构成对中医理论的威胁,更谈不上是证伪了。由于阴阳五行这一中医理论体系硬核的无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9.html

任继学:要在深挖基础理论上创新_【中医宝典】

...科学内涵,并不断创新。 一、中医古藉中有丰富的内容有待整理挖掘 任老说,中医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内经》中不单讲阴阳五行、藏象,其实包含了古代13个学科知识、21部文献内容。 我们几个老中医老是说要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92.html

黄帝内经分卷介绍_【黄帝内经】

...说战国,一说秦汉间,一说西汉初期或中期。实非一时一人之作。 《内经》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说明。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人体结构和人体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75.html

关于加强中医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_【中医宝典】

...中医学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中医学理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内经》。《内经》用取类比象、由表及里的方法,借助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内脏与其他组织器官、体表部位紧密联系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63.html

五禽戏辨析(上)_运动养生_【中医宝典】

...戏”的简单增加,也不是“六禽戏”的随意变更,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涉及到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和中医学、动物学等相关联。如果华佗不谙熟其中的相互关系,不洞悉其中的奥妙原理,缘何能创编出五禽戏? 其次,从华佗的品德来看,他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615.html

共找到16,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