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弼曰∶暑痘者乃暑热袭于皮毛,其形如痘圆净,根红胀痛,故有痘名。(《青囊》)澄谓小儿因暑月烈日中戏嬉,或坐日晒砖石,或襁褓中受母暑热相感,皆能头面丛生,名曰暑痘。施治之法,内宜清暑利热,拣要害处敷消数枚,切不可遍敷,若一概敷消,则所感...
...病名。多为重证中暑(或暑温),兼见神昏、痉厥等证候。《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为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稍与紫雪丹。”成人暑痫,热初入营,肝风引发手足瘈疭者,可于清营汤中,加丹皮、钩藤、羚羊角等味治之。参见暑病条。...
...胡公弼曰∶暑痘者乃暑热袭于皮毛,其形如痘圆净,根红胀痛,故有痘名。(《青囊》)澄谓小儿因暑月烈日中戏嬉,或坐日晒砖石,或襁褓中受母暑热相感,皆能头面丛生,名曰暑痘。施治之法,内宜清暑利热,拣要害处敷消数枚,切不可遍敷,若一概敷消,则所感...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勇于创新,鄙弃墨守,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所以本书充分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正》。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现有几种清...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勇于创新,鄙弃墨守,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所以本书充分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正》。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现有几种清...
...病证名。小儿夏季感受暑邪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症见高热口渴,多汗,倦怠,甚者卒然昏倒。暑多挟湿,故伴有困倦、食欲不振、呕吐、便溏、脉濡、苔腻等。张凤逵治“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的经验,可以...
...病名。常见痧证之一。暑季感受秽浊之邪而发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暑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治宜清暑化浊逐秽法,用薄荷汤加减。参见痧条。...
...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而又颇具文献价值的参考书。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医事问答》医论著作。一卷。日本·今村了庵撰于1864年。本书是以问答体裁论述有关汉医与西洋医学学术观点评价的医论著作。其...
...医学丛书。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着,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治》、《小儿药证直诀》、《...
...医学丛书。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着,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治》、《小儿药证直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