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温肾汤_【中医宝典】

...组成: 黄芪30克煎水,送服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日3次。2个月后患者从河南来京,要求仍服汤药治疗。由于患者一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已正常,尿仍清长,脉仍沉弱,舌体胖大质淡而嫩,故继续用健脾温肾汤治疗约月余,尿蛋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504.html

音乐养生与阴阳、五行、七情_乐娱养生_【中医宝典】

...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425.html

春季养肝明目的窍门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中医讲究,春季应该通肝,更易旺肝,春季养生以养肝为要务。下面介绍几个适合春季养肝明目的方法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春季养肝正其时 关于养肝,专家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中,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113.html

春日护肝正当时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应以养肝为先,并向读者推荐以下一些药膳食疗肝病方。 1、舒肝理气、健脾养胃食疗方:鸡内金10克,生山楂9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为2个月。 2、活血养阴、补肾益肝食疗方:桑葚10克,麦冬10克,沙参9克...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791.html

“药食同源”话养生_【中医宝典】

...抗衰老的最主要的措施。 综观中医典籍所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之方药,食疗之多,数以千计,主要是健脾补肾二法。因为扶正固本、调和气血是抗衰老的保养生命的治则。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的生理活动协调、平衡,营卫畅达,精髓足以强中,水谷充以御外,自然益寿延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428.html

保健灸法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实际应用时,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音,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四、保健灸常用穴位一般说来,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宜针刺的穴位。兹举例如下:1、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5-3.html

春季如何调养身心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生理功能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了解每一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养生防病,十分重要。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即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规律,明确每年气候变化总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才能收到理想的养生效果。 养生首先要了解这一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109.html

什么是秋季最宜身心的应季蔬菜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茄子不利脾胃 秋天养生,还有一个讲究是“健脾化湿”。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秋天,人体必须先把脾胃养好了,才能为冬天做好准备。秋天的茄子性凉滑,脾胃虚寒不宜多吃。而吃南瓜就对脾胃很有好处。 藕是东方蔬菜之王 秋天可吃点莲藕,藕是东方蔬菜之王,富含...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60.html

五色养五脏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538.html

冬日萝卜赛人参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开药方”的养生谚语,这说明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冬天吃萝卜对于养生的重要功效。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萝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C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芥子油等有益成分。冬季常吃萝卜不仅可以消散内热,还有下气宽中,消积导滞等作用,故有“小人参”的美誉。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09.html

共找到749,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