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法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但习是古代经络检查“诊皮”、“色诊”等性质的。所谓尺寸诊亦是诊寸脉动一与J诊尺相结合的过渡时期性质的产物。《难经》才正式提出诊尺(脉动),寸尺之间设了关,以分阴阳界虽然关只是个分界线,就在此基础上《脉经》进一步定出了关的长度,完成了寸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4.html

要精微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分。 夫者,血府也。长则气...

http://wenxue360.com/guji/980.html

要精微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分。 夫者,血府也。长则气...

http://www.wenxue360.com/guji/980.html

耳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①解剖结构名。即耳屏,外耳孔道的小瓣。又称之为蔽。《灵枢·五色》:“蔽者,耳门也。”②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动脉。”王冰注:“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所行也。”候耳目气。③经穴...

http://qihuangzhishu.com/168/97.htm

后世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百分之百的参与,例如若干方书就是不言的,但在医家的诊疗工作中,诊是绝不可少的常规诊查方法,尽管某畦方书不言,僵·医家在用方时亦是要诊脉辩证的,捡方用药只不过是一般人不正规的医疗而已,就是所谓“草泽医”,用地方草药治疗,亦不见得都是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诊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也.夫为胃气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诸脉证诊法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要精微论)夫者血府也,(府,聚也,府库谓也。血必聚于经脉之中,故刺志论曰,实血实,虚血虚也。然此血字,实兼气为言,非独指在血也。故下文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又如逆顺篇曰∶盛衰者,所以候血气虚实有余不足也。义可知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3.html

要精微论篇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荣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至平旦皆会于寸口,故诊脉以平旦为常。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虚实易明,经脉未盛,...

http://qihuangzhishu.com/344/21.htm

凡例_《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兹编第欲剪除伪诀,故援引群书,专主辨驳,以洞筋擢髓谈,为考同伐异之事。一出一入,良具苦心。不敢杜撰一字,获罪古今也。一、李濒湖先生法,辨晰最精,家先生取而推展,所着《正眼》一书自当并垂不朽。惜其原刻未及校订,不惟鲁鱼亥豕已也。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6-0.html

古代法的成就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寸口法的雏形。这是古代法的一个创造性的、开拓性的,并且富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就,由此出现了中医的一个特色。 2、从为疾病位置的诊察向疾病性质的诊察转化诊脉动的方法开始是遍诊法,不脱经络检查的“窠臼”,重点在于定病位,在发展中向“执简驭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4.html

共找到451,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