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血胸_《胸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胸膜腔内积血谓之血胸。创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约占25%~75%,在穿透性伤中约占60%~80%。出血的来源较常为肋骨骨折断端出血经壁层胸膜上的刺破口流入胸膜腔,以及肺破裂或裂伤出血。由于肺循环的压力仅为体循环的1/5~1/6,一般...

http://qihuangzhishu.com/990/9.htm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胸外科_【中医宝典】

...目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明了,可能是综合因素导致发病。 1、 类代谢紊乱:应用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给家兔等动物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结果与人类相似,提出了脂类代谢与本病有关的看法,高脂血症如何侵犯血管壁?经血管紧张素和其他血管收缩剂实验表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501.html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_胸外科_【中医宝典】

...一、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国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级的临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等。根据病变侵犯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常侵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505.html

胸腔积液症状 体征和诊断_胸外科胸腔及胸膜疾病_【中医宝典】

...最常见的症状是胸膜疼痛和呼吸困难,但许多胸腔积液是无症状的,仅在体检或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体检可发现叩诊浊音,患侧胸廓运动减弱,触觉语颤消失,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完整的病史和体检是鉴别诊断的基础,因为胸腔积液的病因有许多.尽管进行了全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571.html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_《胸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战时多见,约占胸部穿透伤的10%~27%。正常呼吸时,左侧膈肌可达第5前肋水平,右侧膈肌可达第4前肋水平,做重力活动时膈顶可高达第3前肋水平。因此,任何第4肋间以下的胸部火器伤或锐器伤均有可能造成胸腹联合伤。绝大多数病例的致伤物经胸部进入...

http://qihuangzhishu.com/990/18.htm

闭合性膈肌破裂_《胸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平时多见,约占严重胸部伤的4%~7%,占严重腹部伤的22%。大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引起,其次是高处坠落、塌方或挤压等。与穿透伤不同,钝性伤引起的膈肌破裂是间接损伤,发生机制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是下胸部受挤压而变形、扭曲,形成对膈肌的局部牵扯和...

http://qihuangzhishu.com/990/19.htm

贲门失弛缓症_《胸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病因和病理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食管壁间神经丛(Auerbach's plaxus)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Smith(1970)的研究结果...

http://qihuangzhishu.com/990/26.htm

橫膈的疾病--橫膈麻痺_胸外科横膈疾病_【中医宝典】

...橫膈是參與呼吸運動極重要的組織,吸氣時,橫膈的收縮可使胸腔擴張,完成吸氣動作。橫膈的疾病主要為橫膈麻痺與橫膈疝氣。 橫膈麻痺 橫膈麻痺是因為支配橫膈的膈神經受到阻斷而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是惡性腫瘤侵犯到神經,特別是指;其次是不明原因的自發...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479.html

橫膈的疾病--橫膈疝氣_胸外科横膈疾病_【中医宝典】

...橫膈是參與呼吸運動極重要的組織,吸氣時,橫膈的收縮可使胸腔擴張,完成吸氣動作。橫膈的疾病主要為橫膈麻痺與橫膈疝氣。 橫膈疝氣 橫膈是隔開腹部與胸部的一層肌性膜,當橫膈有破裂或原本的裂孔加大時,腹部的內臟器官就可經過橫膈的破洞而跑到胸腔內,...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5480.html

常见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适应症和方法_《胸外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心包疾病(一)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心包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抗菌素广泛应用,发病率明显降低。1.病因及致病菌:可由外伤所致心包直接污染发病。平时所见多为继发于皮肤、软组织、骨髓等急性感染所致败血症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xiongwaikexue/990-8-3.html

共找到3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