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误解:“无为”非“无所作为”_道家_【文学360】

...“无为”非“无所作为” 老子看来,人们执于已见而与人争论,是造成社会纷乱之主要症结,想要消除纷乱,人们便须放弃“人为”之标准,而体认大自然之和谐,而且不要妄自创作,须“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 例如庖丁解牛,牛像是庞大的问题摆在眼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7.html

第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道。管子水地篇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说可与老子相参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4.html

第七十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严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罗振玉曰:“求生”,景龙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谦之案:遂州...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1.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二章:曲直分明转一圈_道家_【文学360】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讲到这里,《老子》一书的文章编排又不同了,由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5.html

老子他说》第一章:头头是道,有无主宾,玄元之妙_道家_【文学36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1.html

老子·道经·第八章译文及注释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851.html

第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老子此旨曰: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均始用而旋弃,故以刍狗为喻,而斥为不仁。 谦之案:吕氏春秋贵公篇高诱注引老子二句同。又庄子庚桑楚篇:“至仁无亲。”齐物论:“大仁不仁。”天运篇:“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第二十二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李烏瓜切,◆也。地洼则水满,喻谦德常盈。” 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严可均曰:“或”,各本作“惑”。 谦之案:遂州本、馆本同此石。又慎子外篇引“老子曰”七句,惟无“是以”二字,与傅奕同。“得”即三十九章所云“得一”。“或”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8.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魂魄精神一担装_道家_【文学360】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版本,一般习惯,都沿用王弼注的编排,九九八十一章,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9.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宋真宗贿赂宰相_道家_【文学360】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章“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9.html

共找到8,0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