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六章评析

...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引《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一种发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老子思想误解“无为”非’为所欲为”_道家_【文学360】

...“无为”非’为所欲为” 老子在说明「无为」观念时,很容易造成另一种误解,认为”无为”就是任由个人所欲而为。 “无为”固然呈现了超越人为规范之自由,但这种自由乃受”道”约束的自由,也就是自由必须以不破坏自然和谐为范围。否则,若只知去除人为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8.html

第六十二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字有偏旁。书尧典“厥民隩”,司马迁作“其民燠”,马融曰“隩,暖也。”孙星衍疏曰“史公‘隩’作‘燠’者,老子释文‘奥,暖也。’”“隩”“奥”通字,“燠”义同暖,是奥有暖义。但亦有藏义,广雅释诂“奥,藏也。”河上注“奥,藏也。道为万物...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8.html

第五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天文郎案栻于前’即此,字亦作‘式’。周礼‘太史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云‘大出师,则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时,主吉凶。’……老子‘式’字即此义。’谦之案易说甚辨。老子为周柱下史,曾子问引郑玄云“老聃,周之太史。”则其曾抱式以知天时,或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自然神仙_道家_【文学360】

...小道。大道无为,什么都不需守,没有那些罗哩罗嗦的名堂。“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道,若不如此,便不合道。普通的人,照修炼神仙家的看法,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凡夫俗子只要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任运自然,便不离于道了。 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1.html

老子思想“见素抱朴”的自然人性论_道家_【文学360】

...关于人性,人们历来见仁见智,有性善说(如孔孟)、性恶说(如荀子和法家)、性善恶混杂说(如“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白板说(如洛克);有自然人性论(如老子、休谟)和社会人性论(如孔子、孟子)。自然性才是人的本性,这是因为第一,自然性...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8.html

第十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者”句亦遥应。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蒋锡昌曰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皆此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谊也。 易顺鼎曰文选魏都赋张载注引老子“古之士,微妙玄通,深...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第四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第三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今从古本。 俞樾曰案……韩非子解老篇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盖古本老子如此,今作“无以为”者,涉下“上仁”句而误耳。傅奕本正作“不”。 谦之案碑本作“无以为”,是也。皆川愿老子绎解云“一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老子思想“无为而治”的非干预主义主张_道家_【文学360】

...主张十分相似,老子也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主张,这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关这种思想的论说贯穿于他的全部著作之中。老子劝诫统治者要“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他通过四种类型的君主的对比,进一步印证了他的“无为而治”主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6.html

共找到429,8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