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史记酷吏列传、后汉书东夷传引并作“法令”。“物”字盖涉上文“奇物”二字而误。“法令滋彰”与“上食税之多”,及“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均可代表老子之政治主张,非仅反对珍好之物而已。又“彰”,傅、范作“章”,范下有“而”字,赘。 故圣人“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评析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至于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宇宙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他注重理性思维这一点是对的,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0.html

老子长孙的解释_老子长孙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养育子孙,使之长大成人。 宋 叶適 《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戰地,各自爲家,養生送死,老子長孫,未嘗有闕。”...

http://hanwen360.com/cy/297225.html

老子·道经·第一章解读

...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7.html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评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评析

...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在本章的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6.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道家与法家的辨贤_道家_【文学360】

...人文历史的演变,与学术思想相互并行,看来非常有趣,也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有正必有反,有是就有非。正反是非,统统因时间、空间加上人事演变的不同而互有出入。同样也属于道家的鬻子——鬻熊,如果只依照传统的说法而不谈考证他的生平,那么,他比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9.html

补遗_《老子道德经校释》

...龙兴碑本略同,如第三章“不敢不为”,第七章二“尸”字,第十五章“涣若冰将汋”,第十六章二“生”字,第二十章“我魄未兆”,第二十四章“喘者不久”等,盖同属一版本系统者)。 (一)木村英一老子之新研究(昭和三四年创文社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00.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一章评析

...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3.html

共找到432,0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