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筑宾穴 阴维脉郄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 【名解】 1)筑宾。筑,通祝,为庆祝之意。宾,宾客也。该穴名意指足三...
...针灸取穴法之一。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本经选穴法。本法沿自《内经》“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并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庶得随时应变之理。”又《医学入门》:“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二十四穴(图)关冲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忌同.素注、三壮.(一云.握拳取之.)液门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针二分.灸三壮.(一云.握拳取之.)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
....禾 二穴.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针二分.又手阳明穴云、禾 一名长频.直鼻孔沟旁五分.明云、和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下云、禾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铜人经禾 二穴.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明堂下经作禾 . 即 也.上经乃作和皆云在...
...经穴也。天牖二穴,上关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枕骨二穴,完骨二穴,肩解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分肉二穴。天牖,左右二穴,手少阳经穴也。上关,即客主人,左右二穴,目瞳子髎、浮白,左右四穴,枕骨一上窍阴,左右二穴,完骨左右二穴,肩解,即肩井,左右二...
...箕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布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
...大意头面者.诸阳之会也.十二经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文)所以面病俱属三阳之经.(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汇补)面肿面肿曰风.(内经)因食后冒风.风热相搏.上攻头面...
...腕上侧阳溪所藏。三里去曲池二寸,曲池在肘节中央。肩端上肩 骨罅,鼻孔旁乃是迎香。〔胃经要穴歌〕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额角两边行。颊车耳下曲颊处,地仓夹吻四分平。伏兔还离膝六寸,阴市须从减半论。三里上廉和下廉,膝下相挨各三寸。解溪腕上系鞋处,趺...
....在二椎下两旁相去各寸半.针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灸五壮.肺俞二穴.在三椎下两旁各寸半.(自此后不写相去二字.)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经.甄权针经云、在三椎下两旁.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针...
...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