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宅编》中的医药文化_【中医宝典】

...方勺是宋代文学家,自号“泊宅村翁”。他住西庵村,名曰“云茅”,以卫生养性为事。大文学家苏东坡做杭州知府时,创立“安乐坊”收治病人,曾推荐他到坊中行医。《泊宅编》是方勺笔记集,书中遗文轶事,摭拾甚多,其中有关医药文化史料,颇具文史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7.html

评书:传播中医药文化有效形式_【中医宝典】

...□ 单守庆 中国药膳研究会 12月5日,在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座谈会上,笔者结识一位新朋友,名片正面写着“杏林说书第一人”,背面写着“讲述杏林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收下这张与众不同名片,顿生一种感觉:评书是传播中医药文化有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65.html

曲黎敏解读中医文化之根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从头到脚》热播之后,北京电视台5套《城市》栏目2月10日开始连续10期推出曲黎敏《从字到人》。该节目溯源汉字“前世”,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基石——文字中隐含生命哲学与养生真谛。而图书《从字到人》根据该节目整理而成,将于下月面世。 曲黎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10.html

中医是与非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了几十年,彼此借鉴,互相渗透了几十年。每次争论西医会拿出自己严谨系统理论以占上风,而中医又总是以实际例证作为无可辩驳事实让西医无以应对,其实西医也好,中医也罢,都是异曲同工一个“医”字,从属文化不同,所以诊断治疗方式也就有了异同差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76.html

中医典籍生存危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除了重要史料和文化价值,中医文献还有极强实用性,具有重要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省中医学院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汪沪双说:“古籍寿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6.html

中医流派与郑板桥书法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今天大家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了。电视镜头靓丽明星偶尔写几个字,实在不敢恭维,旧说字如其人已成了明日黄花;日前参加一位友人追思会,文化职能部门所送花篮签条上,几个毛笔字也是歪歪斜斜,不登大雅。今年本市高考作文题谈郑板桥书法,立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74.html

谚语中的中医药文化_【中医宝典】

...人民性、实用性、科学性、延续性和生命力。中医文化研究工作,应把对医药卫生谚语挖掘、整理、甄别包含在内,使这些土生土长反映民间医学谚语,成为医学科学补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科学一部分,为中国乃至全人类健康服务。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716.html

戏说老中医号脉_【中医宝典】

...各位医生:你们可曾遇到过病人来了门诊,二话不说,把手一伸让您给号号脉经历? 号脉也可算是中医传统文化了!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神奇着呢!可以说是查百病而知生死,一摸知之。 电视剧《西游记》悟空悬丝诊脉更是把中医脉诊表达到了极至!这里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9.html

中医存废余音缭绕_【中医宝典】

...关于中医存废热烈讨论。在张功耀征集签名后不久,反对一方发起“征集‘爱我中华,爱我中医,弘扬中医药文化’百万签名”活动,其中多为中医药医务人员。中医存废之争更加激烈。很快,各界人士参与其中,科学界两位“伪科学斗士”何祚庥与方舟子观点鲜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40.html

追寻杏林文化之根_【中医宝典】

...杏林春暖”、“草堂求雨”、“虎溪三啸”、“浔东斩蛟”等,代代相传。在老百姓口口相授故事,在医界代代相承效仿中,形成了广泛价值认同而转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体现就是根植大众心中寄托与追求,是医德、医技表达,是强劲民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503.html

共找到1,068,8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