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作紫菀入药,商品统称"山紫菀"。其质硬而易断,气香而微辣。原植物主要为肾叶橐吾(参见"葫芦七"条)、西伯利亚橐吾、狭苞橐吾、四川橐吾(参见"南瓜七"条)、大叶橐吾、裂叶橐吾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
...气味辛温,无毒。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疏道五脏风热壅。(《本草衍义》)核中白肉,入治肺药,核中黄心嚼食,治膈痰吞酸。(《图经本草》)仁和血,润肠,(《用药法象》)治风热,大肠虚秘,瘰 肿毒,疮癣。(《本草纲目》)治疔肿便痈,...
...云其气得自安。若以甘寒之味可以补气。则当置甘温于何地乎?况本草十剂篇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故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燥字从湿去重除之后而言。勿泥燥热之燥看。)但此性寒而裂。(其裂亦作寒裂。)虽有甘味。不能以制。故古人有戒勿...
...止消渴,(《唐本草》)利五脏,关节痛,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本草拾遗》附。)...
...入丸、散或熬膏。 【注意】①《本草从新》:"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②《得配本草》:"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举,心虚气胀,皆禁用。" 【附方】①治痿:黄柏半斤(酒炒),龟板四两(酒炙),知母二两(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
...摘录】《中国药典》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苏木 【出处】《医学启源》 【拼音名】Sū Mù 【别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云砂、?U石(《本经》),云粉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千层玻(《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杂石。 【原形态】白云母(《千金方》),又名:银精石(《石雅》)。单斜晶系。晶体通常呈板状或块状,外观上...
....)冬至采佳.酒蒸.(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治风《本草撮要》女贞子味甘苦而平.入足少阴经.功专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得旱莲草、桑椹治虚损百病.惟阴虚者宜之.否则腹痛作泻.冬至采佳.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
...又石蜜。《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Lón?? Yǎn Gēn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根或根皮的韧皮部。 【性味】《泉州本草》:"苦涩。" 【功能主治】治丝虫病,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3两;或熬膏。 【附方】①治流火(丝虫病):龙眼树根四两,土牛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