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它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载,“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又《外科精要》的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无效,“乃着肉灸良久。”施灸时可在皮肤上涂点香油或...
...病名。痈疽之生而痛彻传心者。出《外科启玄》卷六。多生于胁下京门穴、带脉穴间。初起即痛痒彻心犹如针刺状,胁下不能转侧,偶伴寒热。证治参同痈疽条。...
...纯艾条之图。 纯艾条 制作方法: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6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用手工卷烟机,象卷纸烟一样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以防在施灸时掉火星),用胶水、浆糊或蛋清封口而成。...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艾煎圆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艾煎圆【处方】人参、川芎、菖蒲(节.蜜炒),各一两;熟艾(糯米饮调作饼.焙干)四两,食茱萸(汤洗)、当归,各七钱半;白芍药、熟干地黄,各一两半。【...
...集验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则为岐伯余。善。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 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者十余日杀人;二曰痈疽。急者十余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数年...
...论曰∶痈疽已溃,久而良肉不生者,由气血未平,恶肉有以害之也。恶肉虽得于风气外搏,亦以余毒未尽,故死肌败坏,侵蚀良肉,治宜以药蚀去之。治发背痈疽,及诸恶疮生恶肉。麝香膏方麝香(研) 雄黄(研) 真珠(研各一两) 猪脂(量用)上四味研匀,猪脂...
...《目经大成》艾人理血汤人参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芍药 枣皮 地黄 阿胶 艾叶 防风实火之血,养阴为先,水胜则火当退听。虚火之血,补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今男子衄血、吐血,妇人产后血崩,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眼睫无力,羞明不敢仰视,甚则...
...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前辈又谓痈疽多生于丹石房劳之人。凡人年四十以上,患发背等疮,宜安心早治。此症如虎入室,御而不善,必至伤人。宜先用内托散,次用五香连翘汤,更以骑竹马法,或隔蒜灸,并明灸足三里,以发泄其毒。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
...目录 《鸡峰》艾馄饨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鸡峰》:艾馄饨【处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馄饨,如酸枣大。【功能主治】脾虚有寒,泻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个,煮熟,空心服;腹胀者,炒厚朴煮汁熟,即煮馄饨食之。【摘录...
...目录 《圣济总录》艾煎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艾煎方【处方】熟艾2两,好醋2升,熟铜末1分,楸根白皮1两半(无根,叶亦得),蕤仁1两,黄连(去须)1两,石盐1两。【制法】上药研6味为末,放于醋中,煎取3合,去滓收汁于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