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证阳证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是辨证中的纲领,欲使外科疾病的辨证正确,首先必须辨清其阴阳属性,是阳证,还是阴证,治疗上也就不会发生原则性错误。《疡大全》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善。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http://qihuangzhishu.com/80/12.htm

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旧唐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4.html

中医养生的地位和任务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3.html

中医人才培养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指标”,轻视中医经典的研习,忽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却美其名曰“中医科化”、“中医现代化”。如此下去,中医将走向何方? 中医西化严重,中药西化尤为严重。中药学专业的课程绝大多数是现代的课程,忽视传统中医药理论,忽视中药材的辨识,忽视加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5.html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_【中医宝典】

...诊断与中医侧重全身生理病理反映的诊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医生对整个病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既可使着眼于整体宏观的中医辨证进一步深入走向微观化、客观化和定量化,又可使侧重局部和微观的西医辨病走向整体化和综合化。在糖尿病的诊断方面,西医的诊断标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332.html

辨证施治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腹块坚硬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细。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选方:膈下逐瘀汤(《行改错》)或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物:当归尾10g、赤芍3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乌药10g、丹皮10g、银花藤30g...

http://qihuangzhishu.com/1045/289.htm

中医医案的历史与成就_【中医宝典】

...确;但成于东周或春秋早期的《周礼·天官冢宰》有关医师一章已经将医生分为食、疾、疡和兽医四类,统由医师管辖:“医师掌之政令,聚毒药以共(供)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秓疡者造焉,则使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辨证之寒热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是治疗时立法用药的依据之一。 (一)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8.html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不轻信第三者等,皆与现代医学的问诊原则一致。 蒋示吉,其于问诊的方法,尤见细密详尽、浅近适用,于临床家尤感便利,使辨证分析,有可靠根据踪迹可寻。 切诊方面,也有所充实。如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的《灯续馅》(1652),汇各家脉参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医学麻风三大专著。《解围元薮》肯定麻风为传染病,指出家庭内传染的重要性,首先主张给接触幼童“预常服药”。倡对本病施治行六经辨证,总结了大枫子治疗本病的新经验,否定前人服本药定致瞽目之说。薛己提出麻风与类似麻风病的鉴别要点,倡辨证,注重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0.html

共找到361,3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