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禹载曰.喻嘉言尚论篇.阐发仲景伤寒论殊畅也.医门法律.阐发金匮要略殊贯也.虽皆有所粉本.然学广才张.心灵笔古.以各成其妙者也.至尚论温病云.会内经之旨.以发仲景不宣之秘.且谓仲景略于治温.而法度错出于治伤寒中.因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
...作者:高秉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凡例 卷上 温病总论 伤寒温病辨(四则) 风温上焦篇 风温中焦篇 风温下焦篇 卷下 湿温上焦篇 湿温中焦篇 湿温下焦篇 附温病治法要略 附方 ...
...辽宁刘××幼子,年七岁,于暮春得温病。病因 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风,遂成温病。病初得时,医者不知,用辛凉之药解饥,而竟用温热之药为发其汗,迨汗出遍体,而灼热转剧。又延他医遽以承气下之,病尤加剧,因其无可下之证而误下也。从此不敢...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经方与温病、北派经方家与南方温病派对医学的研究角度是完全不相同的,从内经到本草的解读都不一样,如何区别二者呢?很简单,处方中从不见麻黄桂枝石膏附子等药物,且视之如蛇蝎,不但自己绝不使用,还告诉病人不可使用,怪其做用过大,属于峻药,会有许多...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病】 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古代对于“热病”,多用“温病”一语以概括;后人有认为“热”轻的为温,重的为热,但实质上是相同的,故温与热往往互称,又统称为温热...
...论曰下痢身体浮肿者,久痢所致也,痢久则胃气弱而肠虚,胃者土也。所以化水谷而充肌肉,若胃土气衰,不能胜湿,则水气妄行,流溢皮肤,故痢而兼肿也。得小便利者乃愈。治夏月暴冷或壮热,泄痢引饮。变遍身浮肿,脉沉细小数,泽漆汤方泽漆(炒一两半) ...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温病既为郁热,当遵“火郁发之”。 王冰以“汗”训“发”,有失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郁伏之热得以透达而解者,皆谓之发。如热郁因外邪者当散,因气滞者当疏,因...
...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病因 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证候 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
...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伤脾,郁积伤胃,以致湿热相干,气血凝滞。其湿热伤于气分,则下白积;伤于血分,则下红积。腹鸣后重,下痢频频,急服姜连丸治之。如腹中疼痛,心上急满,宜当归芍药汤,或归芍汤更佳。姜连丸川连 白术 砂仁 阿胶 炮姜 川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