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官方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样的环境中,科举失意的知识分子,涌入医学领域乃必然之势。大批知识分子由儒入医,改善了医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改变了宋时攻外科者“多是...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医。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中则己身,偶有疾苦,均资乎医,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更改不能医,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医,听...
...使社会注目,故文献未见有记述者。因此,对早期赴台行医者,已很难知其名氏。仅就有关文献记述,赴台中医之最早者可能是沈佺期与沈光文二人。他们于明末在台的医疗中虽不甚广泛,但影响不小。 沈佺期(1608~1682),字云佑,号鹤斋,福建南安人。...
...研究往往不给经费或给少量经费。如2004年科技部为解决艾滋病问题拨出5000万元科研经费,卫生部给西医4500万元,只给中医500万,科技部几经努力,才又给中医药增拨300万元,也只占全部经费的16%。 从科研方法论看,丢掉了中医药理论的...
...医之道微矣,四难未审,二反遽施,毫厘之差,滋曼弥甚。自张仲景垂范,援证立方,本论阐于伤寒,杂治编于金匮,晰奇胲于针鼻,转愈,死于麦芒。千祀以还,咸资准的。然而传经中络,受病固殊,辛热苦寒,施剂尤剧。偶遇嚏鼽,讵假乌头作帝,才逢痃痞,即推蝭...
...春秋战国时期承周制,医学已有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伤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和兽医之分是肯定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医、小儿医、耳目痹医(五官科),说明从周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渐趋专科化倾向。一、内科疾病 在...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 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一书中,他还撰有《内经类编》、《药象图》、《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整理的张元素的著作有《洁古注难经》。 八、爱薛 爱薛(Isa,...
...补中益气汤亦不只是甘温以除热,其于脾胃气阴不足而致的虚证,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用之得当,莫不效同桴鼓。 诚如赵献可所说:"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太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芪,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
...三、诊脉圣手平一指 “医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顶多像胡青牛一样“见死不救”,而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杀人名医”的人物---平一指。 “一指”是说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
...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