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有程度不等的强口受限。患侧腮腺导管开口处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由于筋膜分隔,脓肿常为多个、分散的小脓灶,故早期无典型的波动感。诊断时要注意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后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有接触传染史,常为双侧性。腮腺导管...
...(一)物理因素1.温度大多数病毒(除肝炎病毒外)耐冷而不耐热。病毒一旦离开机体,经加热56~60℃30分钟,由于表面蛋白变性,而丧失其感染性,即被灭活。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通常在-20~196℃仍不失去活性,但对反复冻融则敏感。一般...
...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达腮腺和其他器官,并在其中增殖,然后再次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在第二次病毒血症过程中被波及的器官可有先后,因此本病患者在全病程中腮腺始终不肿大,有的脑膜炎,睾丸炎可发生在腮腺肿胀之前。亦有人认为本病病毒...
...(一)治疗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 IFN治疗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的持久应答率为25%,可防止30%的急性丙肝向慢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IFN仍是公认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Omata报道,输血后丙肝1年后ALT...
...英国伦敦Royal Free and University医学院的V. C. Emery博士及其同事发表于今年12月的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滴度的巨细胞病毒IgM抗体(Anti-CMV IgM)是肝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个独立因素...
...本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内可长期存在,由唾液或尿中排出。感染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染,婴幼儿可经胎盘感染。多见于颌下腺和腮腺。...
...本病毒首先(1953年)在日本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因此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JBE)。1950年以来,我国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手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到转移更为少见。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
...病毒和埃可病毒传播极广,夏秋季发生流行较多。小儿受染机会虽较成人为多,但也有主要侵犯成人的流行报道。这些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易在家庭及集体机构中散布,继发感染可高达40%~70%,但隐性感染远较显性感染者多,其比例可达130∶1。本病终年可见...
...大部分为一侧性,有发热、白细胞增加及局部明显的炎症表现。 6.腮腺恶性肿瘤 单侧性缓慢增大,如侵犯面神经,可引起面神经麻痹。 7.慢性肉芽肿 由结核、结节病、霉菌引起的腮腺慢性肉芽肿,鉴别较困难,有时需依靠病原学及病理检查加以鉴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