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
...全者,所以为圣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为上工之术。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着于《四气调神大论》,厥有旨哉!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饮食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常。谆谆...
...《奇病论》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妊者也。喑,谓不言语也。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胎。)胞之络脉绝也。(绝,谓脉断绝不流通,而不能言,非天真之气断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少阴,...
...者,胃为标,热为本也,处其方者,当除胃中之热,是治其本也。故六气乃以甚者为邪,衰者为正,法当泻甚补衰,以平为期。养正除邪,乃天之道也,为政之理,补残之义也。大凡治病,明知标本,按法治之,何必谋于众。阴阳别论曰∶谨熟阴阳,无于众谋。标本病传论...
...喻昌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不息,阴静而有常。二气交而人生,二气分而人死,二气偏而病起,二气乖而病笃。圣神忧之,设为医药,调其偏驳,使归和平,而民寿以永。观于生气通天论中,论人身阳气,如天之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虽不言阴病...
...以上论行时疫气.仲景云.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气应凉而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时有其气.是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相似者.此时行之气也.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者.当按斗历占之.)...
...气病辨证包括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等。 1.气虚证 【概念】指元(真)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嫩...
...赵嗣真曰∶按仲景论,谓冬月冒寒,伏藏于肌肤而未即病,因春温气所变则为热。夫变者,改易之义也。至此则伏寒各随春夏之气改变为温,为热。既变之后,不得复言其为寒也。所以仲景云温病不恶寒者,其理可见矣。《活人书》发于温病曰阳热未盛,为寒所制。岂有...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伤寒之病。勿可以大寒至惊蛰之风木,春分至立夏之君火,小满至小暑之相火,大暑至白露之湿土,秋分至立冬之燥金等等之时所患者,混同一称伤寒。然而亦有可称者,不可不知。丰于前论中,有谓伤寒之寒字,为寒水之经之寒,非寒热之寒也。凡风、寒、暑、湿、燥、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