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药粥 我国食药粥的历史十分悠久,很受老年人的欢迎。这是因为药粥具有汤剂、流质、半流质的特点,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而且可养胃气,治疗慢性病。它与丸散膏丹比较起来,既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又可根据需要,随意加减药物。...
...气微温,味苦甘辛,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足少阴经药也。止奔豚痫 ,治女子疝瘕,寒湿足痹,非此不治。头眩目晕,非此不除。诸风中之要药也。主苍术,治两足之湿肿。君荆翘,散下体之痈毒。佐黄柏,止血崩如神。臣查根,逐痘毒极验。体虚气上则忌。...
...赤石脂为天然产的一种红色的多水高岭土。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等地,除去杂质,研成细末入药。赤石脂味甘,酸涩,性温,属补益药。常用为收涩药,有固涩收湿,敛脱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 外用于疮疽久不收口。赤石脂甘酸涩性温,质重而涩。有收敛固肠的...
...用茅花,无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锉,水二碗,煎浓汁一碗,分二服。林次中御史在楚州,尝访一故人,久之不出,或问之云∶子妇衄血垂尽,方救视,未延客,坐中一客云∶适有药。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浓汁一碗,带囊中,取一小红丸二粒,令茅花汤吞下,一服即瘥...
...药引与引经药的概念有交叉之处,因而许多人认为药引就是引经药,其实不然,药引可能具有引经作用,也可能不具备。 药引起源于何时尚未考证,至少在《伤寒杂病论》已经使用了,如桂枝汤中的姜枣即是使用药引的典范,但当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并无药引的...
...昏迷易醒。薄荷清六阳之会首,凉心膈而治头风,总能清热。荆芥清头目,肌表立解。下瘀血疮痍即散。栝蒌仁下气消痰,润肺除嗽。疗结胸、通郁热于胸中,为治嗽之要药也。天花粉止渴通经,降膈上之热痰,乃消渴之圣药也。槐花止脏血,热炽淋沥。茅根止吐血,取汁...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药性论》云∶臣。恶∶热面。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患人...
...娠孕药忌歌,凡数十种。推之尚不止此,然药中如斑蝥、水蛭、蛇蜕、蜈蚣、水银、信砒等药,皆非恒用之品,姑置勿论。兹特选其易犯者,约纂数语,俾医家举笔存神,免致差误。其他怪异险峻之品,在有孕时,自应避忌,不待言也。乌头附子与天雄,牛黄巴豆并桃仁...
...气温,味苦辛,无毒。主心膈腹痛,饮食不消。除霍乱冷气,止呕吐酸水。又破 癖,及妇人血气,男子奔豚。黑者属血,故其色黑者,破气中之血。大都苦能泄实,辛能散积。此棱术二剂,气味皆苦辛,用之者,中病即已,不可过服,以损真元。若用于破气药中,必须...
...《是斋百一选方》止吐泻宇文尚书传此方甚妙!干木瓜 藿香叶 良姜(各半两)上为粗末,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空心食前服,并滓,再煎一服。 目录 《是斋百一选方》止吐泻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是斋百一选方》止吐泻 宇文尚书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