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胀为水肿的别称。 【水胀】 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水肿的别称。以水溢于肌肤而肿胀,故名。多因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认为水胀有别于水肿。汪必昌《医阶辨证》:「水肿之状,或先足跗肿而上,或先眼窠肿而下,或面目足附一时并肿,渐至于...
...组成 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白芥子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5克,制半夏5克,白前10克,甘草5克。功能 散寒止咳,化痰定喘。主治 常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百日咳等病。证属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症见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舌苔...
...黄氏认为:刺灸与汤液,法虽异而理同,故《内经》、《难经》、《甲乙经》固为针家所必读,即《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各家方书也须一一揣摩。否则徒夸手法取穴之末,舍辨证求因、审因立法之本,焉能奏效。(一)辨证审因,主次分清:“治病难,难...
...医案著作。简称《临证指南》。十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
...医案著作。简称《临证指南》。十卷。清·叶桂撰。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刊于1766年。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内容以病为纲,分为89门,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立法处方熨贴、中肯,用药灵活而有法度...
...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和病因辨证的一部分则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至于临床运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例如杂病辨证,可以脏腑辨证为中心,若气血津液证突出者,则与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若与十二经脉所过...
...平衡,气血调和,促使恢复正常,都应称为复旧。 暴崩宜温,久漏宜清等说法,通过临床实践,感到也是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考虑宜清、宜温 。如有一功血病人,经来一个多月不止,应该说是久漏,然而患者面色苍白,行动乏力,腰 酸如折,大便溏薄,脉沉细,苔薄白...
...因外感热病或其他疾病恶化所致,或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浊阻闭于心神所致。痰蒙心神,可见神志异常或表现为精神抑郁、神志痴呆、喃喃自语的癫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手足抽搐之痫迂;或表现为面色晦滞、胸闷痰多、舌苔腻、脉滑等痰...
...愚按伤寒为外感.杂病为内伤.今昔诸贤.论之详矣.谫劣如余.不必复赞一词也.虽然外感由于六气外侵.内伤由于五脏自病.愚以为六气之入.未有不先于元气虚弱.以致卫气不能卫外.而任邪气侵卫.营气不能营内.而任邪气攻内也劳倦不能耐.则肺之元气虚....
...为舌苔黏腻,或黄或白,而口不渴,是湿之候。湿热病四季皆有,多由外感之湿或从雨露而得,对于2009年秋冬季节的外感疾病,采用湿热病的辨证思路,在临床上屡用屡效,现仅列举一病例,请同道指正: 李某,女,52岁,咳嗽半月余,经医用润肺止咳的汤药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