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妇人带下赤白色方。益母草花开时采,捣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汤调下。(《证类本草》卷六)治妇人女子忽暴崩中,血不断,或如鹅鸭肝者方。小蓟根(六两) 阿胶(炙) 当归 芎 续断 青竹茹(各三两) 灶中黄土 地榆根(各四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
...组成:鹿角霜9g 狗脊9g 白蔹9g 陈艾叶6g 潼蒺藜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淮山药9g。水煎服。功效:峻补奇经。临床应用:主治带下如米泔水,质清稀而状如冲崩,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象微弱。朱氏认为本症...
...生姜10片红枣5枚三剂二诊:带下大减,腹痛、冲逆等症均较前为轻,仍时发热,自汗出,口于思饮,原方加天花粉15g ,服四剂而愈。按:《伤寒论》62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指出汗后表未解,气...
...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
...目录 《摄生秘剖》带下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摄生秘剖》:带下丸【处方】马毛2两(伏火1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龟甲4两(醋炙),鳖甲2两(醋炙),牡蛎2两(火炙)。【制法】上为末,醋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之说、间谍之词,取之於人,尚犹不信,岂一风动叶、独鸟鸣空,而举六军投不测之国,欲幸全胜,未或可知,谋既在人,风鸟参验,亦存而不弃。 夫占风角,取鸡羽八两,悬于五丈竿上,置营中,以候八风之云。凡风起,初迟後疾,则远来;风初疾後迟,则近来。风动叶...
...广义的带下,包括一切妇科疾病而言。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在带脉以下的部位,叫“带下”,故古代妇科病称之为“带下病”。狭义的带下,是指从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腻的物质,如带一样绵绵不断。包括妇女的多种生殖器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
...①泛指伤寒、温病以外的多种疾病(以内科病证为主)。②《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因经气厥逆所引起病证,各种心痛及喉痹、疟疾、膝痛、呃逆、大小便不通等。因论述范围广、病种多,故称之杂病。...
...〔严〕巢氏《病源》论妇人有三十六疾者,七 、八瘕、九痛、十二带下也。而带下不显其证,今人唯知赤。白二带耳。此由劳伤冲任,风冷据于胞络。妇人平居,血欲常多,气欲常少,百疾不生。或气倍于血,气倍生寒,血不化赤,遂成白带。若气平血少,血少生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