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有六弊_《友渔斋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世俗服药之弊有六,不可不知。有食已而即药者,有药已而即恣饮茶汤者;有药食杂进而恬不知忌者;有才服此医之药,而旋以彼医之药继之者;有明受此医之药,而阴则服彼医之药,不肯明言以欺人者;更有苦于服药,所投汤丸,潜倾暗废,中外侍人,又互为之隐,...

http://qihuangzhishu.com/715/45.htm

高血压头昏勿乱服药_【中医宝典】

...殷婆婆78岁,患高血压几十年,血压不稳定时,经常出现头痛、头昏。入秋以来,感觉头昏比较厉害,她赶紧去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了。殷婆婆以为是高血压复发,就自己加量服用降压药。谁知服药后血压有了明显下降,头昏症状却加重了,双手不停地抖动,最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7368.html

服药多少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服药多少,要与病患气血相宜,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有久新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故古方云,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肤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

http://qihuangzhishu.com/122/73.htm

服药过剂及中毒方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前后服药过剂,及中毒多烦闷欲死方。刮东壁土少少,以水一二升和饮之良。又方:水和胡粉,稍稍饮之。又方:青粳米取其沈汁五升饮之。又方:捣 荷取汁,饮一二升,冬月用根,夏月用茎叶。又方:屋 下作坎,方二尺,深三尺,以水七升灌坎中,搅扬之,令沫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38-18.html

卫生部关于加强对赴黄热病和疟疾疫区出国人员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_儿科新生儿常见疾病_【中医宝典】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出国人员日益增加,许多前往国外疫区的出国人员因未实施和预防服药,或未持有《国际预防接种证书》,使有些出国人员被国外检疫机关强制隔离留验;有的染上传染病;有的甚至患传染病死亡,给国家和出国人员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3523.html

煎药服药法_《慎疾刍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可移易。今则不论何药,惟用猛火多煎,将芳香之气散尽,仅存浓浓之质。如煎烧酒者,将糟久煮,则酒气全无矣,岂能和营达卫乎?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其服药亦有法。古方一剂,必分三服,一日服三次;并有日服三次,夜服三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jichuyan5300/216-18-0.html

开盐酱服药方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回生集》开盐酱服药方赤芍药 白术(土炒) 云白苓 泽泻上药各等分研末。用鲜鲫鱼一尾,剖去肠,入盐麝少许。将前四味装鱼腹内,火上焙干为末。每服二三钱,僵蚕汤送下。 目录 《回生集》开盐酱服药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回生集》开盐酱服...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kaiyanjiangfuyaofang.html

中药服用的常识_中药煎服_【中医宝典】

...中药服用不但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还要注意服药次数和服药温度,这样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据介绍,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 饭后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968.html

无病服药辨_《卫生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谚曰.无病服药.如壁瑞安柱.此无稽之说.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备焉.食之以调五脏.过则生疾.故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又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咸先入肾.久而增气.气增...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baojian/632-11-3.html

服药后的家庭紧急救助措施_【中医宝典】

...基本吐尽。 如果错服的是腐蚀性很强的来苏水或石碳酸,应尽快让病人喝牛奶、豆浆、生蛋清、稠米汤等。这些饮料可以附着在食道和胃粘膜上,起到保护作用。 待急救处理后,要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并带上错服药瓶、药袋等,供医生参考。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785.html

共找到23,4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