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寒温统一”的呼声,可以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统一的方案不够理想。有的主张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因为“仲景伤寒为百病立法”;也有的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因为“温病继承和发展了伤寒学术”;也有的为了调和...
...扶正,认为“正复邪自去”,代表医家如李东垣。客观地讲,每位医家著书立说多有“一家之偏”。对于后学者来说,从“偏”中学到“不偏”是至为重要的。这就要从每一家的学术中真正找到其立说的根本,也就是要“得古人立法之心”。笔者在多年的读书与临床中,...
...辨证之大纲.然又有伤风兼寒.伤寒兼风.或风兼温.或风兼湿.或寒兼湿.或风兼热.甚或寒热错杂.皆从此定证定脉.参伍错综以观其通.太阳一经.乃伤寒家开手工夫.能从此处谛实病因.则投剂悉中肯綮.手到病除.更无传变之足言矣.学伤寒家.首宜识此....
...金镜录》、《伤寒观舌心法》、《伤寒舌鉴》及叶天士观舌法的基础上,视括伤寒、湿病、杂病各种验舌方法,编著《舌胎统志》。他以舌色为靖,分为枯白、淡白、淡红、正红、绛、紫、青、黑八门,每一种舌插人各种舌苔,以做为临床辨证的依据。他说:“余尝历览《...
...杨栗山,名璇,字玉衡,号栗山,江苏溧水县(今江苏溧阳县)人。生于公元1705年。杨栗山精通经典,对伤寒与温病颇有研究。一生之中甚为推崇刘元素和吴又可的学术见解。他在自序中云:“一日读《温疫论》,至伤寒得天地之常气,温病得天地之杂气,而心目...
...基础上,结合伤寒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它又是外感热病过程某个阶段呈现的综合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六经中彼此有一定的有机联系,故发病可以“合病”、“并病”,也可以互相转变。六经辨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辨各经的主证和热型,但对於热性病的...
...,表气不解,里气必郁之故也。如系大承气汤症之胎,若不下之,胃热更甚,则津液烧干,舌必干缩而现虚象,实极反虚,最宜注意。由实转虚者,当下失下,手足濈然汗出,潮热,腹满痛等症。渐渐消减,只余不大的潮热与拒按之一症。大承气汤,阳盛脉实大,今则不现...
...宏扬中医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的同时,善汲西医之密补中医之疏,临床融汇贯通,运用得心应手。蔡师很早在临证中汇入了盆腔内诊,基础体温测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内分泌激素测定、B型超声波检查、男子精液常规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西医诊察手段,以弥补...
...延年益寿,主要在于运用药物补偏救弊,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出现的偏差,协调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血脉。而机体的偏颇,不外虚实两大类,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予以辨证施药。虚者,多以气血阴阳的不足为其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中,即以药物进补,...
...辨证施治方法之一。不同的病因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矛盾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如眩晕、震颤,抽搐多属于“风”;烦躁、发狂、神昏多属于“火”等。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审证求因”。临床上常结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