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成就,撰成《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集针灸学之大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全面系统的针灸学专著,为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针灸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针刺治疗的成就1.发展腧穴理论:皇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总之,中医气质理论注重心理体质的关系,并强调后天社会因素对气质的影响,如《灵枢·通天》篇论述的五态人,即突出了社会个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经络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细小,位置浅而易见。络脉的功能主要是将经脉中的气血灌注到全身各部去,以司养筋、骨、皮、五官、七窍等组织沟通表里,其中大的有十五络,就是十四经脉各有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都是由表经别入里经,里经别入表经的络脉。四、十二经筋 经筋是经络...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5.htm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的组成经络经十二经脉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三阴三阳四组,脏腑连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2-1.html

气功效应的中医机制_中医疗法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气血及气化等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通过这种实践理论相互间的反复作用,气功效应的中医机制也逐渐被总结提炼出来:气功主要通过调神练意的过程或方法,起到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气化功能、发挥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的作用,达到养生益智、...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673.html

贺氏针灸三通法的“理”“术”_【中医宝典】

...。尽管每个人的病因可能都有所不同,但贺老认为“气血不通”是疑难杂症的根本原因。所以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通为用,则是针灸之所以可以治疗这类疾病的根本原理。以“通”作为三通法命名的基础,可见贺老对中医药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92.html

气功中医理论一致_气功基础_【中医宝典】

...气功的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统一的动静观、相互依存的形神观等。 气功中用得比较多的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在病因病邪学说中比较重视七情致病和内生五邪致病,而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21.html

气血津液病证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主要证候及特征】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76/101.htm

阴阳学的矛盾理论_【中医宝典】

...,它允许彼此矛盾的思想存在阴阳学之中。阴阳形式系统允许彼此矛盾的思想存在阴阳学之中。我们把这种:允许彼此矛盾的思想存在阴阳学的理论,称为阴阳学的矛盾理论。 比如康德哲学金刚经,在阴阳学中都有自已不同的定义。彼此矛盾,但都可以共用利用阴阳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5.html

颜德馨_一、气血为纲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气血通畅 生命为本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既是脏腑经络功能的动力,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正常功能依赖于气血的作用。气有温熹和激发各个脏腑的功能。《灵枢·脉度篇》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dexin/516-3-1.html

共找到280,5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