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淡,脉见沉细。 【治疗】 1。 针灸疗法 施治原则: 以平肝潜阳为主, 佐以对症加减。 常用穴: 风池 曲池 足三里 太冲。 备用穴: 行间 太阳 翳风 神门 安眠 三阴交 太溪 阳陵泉 阴陵泉 丰隆 内关 关元 气海 。 方法: 针曲池...
...净石决明,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酥脆。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法用量】3~15g,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以平肝潜阳、健脾补肾为主法。 (1)肝气动风: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性情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喜饮,胸胁胀闷,皮肤麻木有蚁行感、得揉按稍舒,甚则手足痉挛、抽搐,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
...疏风止痛为主。川芎行头目,白芷、细辛、藁本、蔓荆子散风止痛,延胡索祛瘀止痛,白芍、葛根解痉止痛,佐以全蝎、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十一、定眩方(治美尼尔氏综合征) 组成:天麻10g 生地12g 白术白芍12g 珍珠母30g 潼蒺藜、白蒺藜...
...,如外感风热则应选用薄荷、菊花等升浮药来疏散风热;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者则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来泻热通便;病热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则应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病热下陷者,...
...,如外感风热则应选用薄荷、菊花等升浮药来疏散风热;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者则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来泻热通便;病热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则应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等沉降药来平肝潜阳;病热下陷者,...
...30分钟,太冲穴予重泻以平肝潜阳。因水沟穴刺激性较强,可明显促进脑血循环,故在此时笔者未敢冒然取之。治疗后发现术后血压平稳在3天之内的患者(血压为140/90~160/110 mmHg),血压在针后一天内波动较明显,有31例血压升高,部分...
...:掌心击法具有安神定魄、平肝潜阳的功效。适用于头顶,常用于治疗眩晕、头痛、头胀等症。 2、掌根击法 动作定义:用掌根扣击治疗部位的手法,称为掌根击法。 动作要领:医者手指自然松开,微屈,腕关节伸直或略背伸,运用前臂力量以掌根为着力点,击打...
...平肝潜阳之功,用治耳鸣、耳聋、眩晕等。釜底抽薪:如鼻出血病人常伴有大便不通、火热上冲之感,单用清热凉血止血之剂效果不显,因鼻为肺之窍,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加上泻火通便之剂,如大黄、元明粉,使火从下而泄,气逆得平,出血得止;同样,咽喉肿痛,伴有大便...
...肾阴以养肝阴,柔肝疏肝,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防止脑卒中发生。选《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加平肝熄风药:炒黄柏、炒知母、山茱萸、丹皮、白芍、天麻、白蒺藜、川牛膝、钩藤各12克,熟地、生地、怀山药、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日1剂。嘱其安心静养,清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