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中药毒性可怕切忌别乱用_中药禁忌_【中医宝典】

...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小儿化毒散等。这些制剂均含有雄黄,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雄黄中含砷成分的积蓄,这种积蓄会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其表现首先是皮肤损害,另外可引起肝、肾、造血系统等多脏器损害。 乌头 乌头别名五毒根,主产于西南地区。乌头的有毒成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066.html

中药引起肾损伤常见原因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令人担忧。其常见原因有: 观念错误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而且,中药存在如剂量控制不严、对病证缺乏辨证、用药处方存在着随意性等严重滥用现象。近年来,中药药源性疾病频频见于专业媒体,其中不乏因肾中毒而死亡者,报道涉及多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85.html

麦角中毒_《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麦角是寄生在小麦及其他谷物上的一种霉菌,有毒成分为麦角毒碱、麦角胺,麦角星、麦角新碱等。面粉加工时,如含有麦角,食后会造成中毒。麦角毒碱在临床上用作子宫收缩药,在其作用下有明显的肌肉痉挛。大量的麦角毒碱及麦角胺,除了收缩血管外,还可引起...

http://qihuangzhishu.com/1049/89.htm

中药急性毒性反应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损害,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 常见中毒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可引起心血管毒性的中药有:含乌头碱类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18.html

肉桂的副作用-肉桂中毒解救_【中医宝典】

...、眼胀、眼涩、眼睑下垂、口舌麻木、咳嗽;常见的泌尿系症状为尿少、尿闭、排尿困难、尿道灼热疼痛;消化道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 【治疗解救】用1:5000的高锰酸钾洗胃,硫酸镁导泻,排出毒物,静脉输入10%葡萄糖液,其他对症治疗。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747.html

密陀僧中毒解救_【中医宝典】

...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进行洗胃,使结合成不溶性硫酸铅而阻止吸收。或先用催吐剂,而后服硫酸镁或硫酸钠,然后进行洗胃。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 (2)驱铅疗法:此方法应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进行。 1)首选药为依地酸二钠钙,可铅质结合成稳定可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825.html

炮制临床疗效的现代理论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冠心病胸闷、心前区疼痛时,宜选用生延胡索。 3.改变有毒成分的量和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的毒性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治疗作用无关的,通过炮制可以除去;另一类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含量过高,作用强烈,易致中毒,需炮制降低毒性成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169.html

中毒应该怎么样处理_急救常识_中毒急救_【中医宝典】

...可迅速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的汞可随血液分布于肝、肾、脑、头发等。体内汞主要通过尿、粪便排泄,少量汞随唾液、汗液和乳汁排出,女工在哺乳期和妊娠期不应接触汞,以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汞中毒症状 工人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如镏金作业、制造...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659.html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沙门氏菌广存于猪、羊、狗、牛、鸡、鸭、鹅及鼠类肠道内,其所致的中毒是最常见食物中毒之一。(一)判断1.多发于夏秋季,曾有食用可疑污染肉类史。2.进食短期内出现急性胃肠症状,如恶心,频繁性呕吐,腹痛、腹泻。同时进餐者有类似症状。重者可发生...

http://qihuangzhishu.com/999/103.htm

常用药物中毒的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量时即可死亡。中毒后引起呼吸中枢及血管中枢抑制,甚者可损害毛血管。上述药物药理作用不尽相同,但中毒后的临床症状急救原则基本相似。(二)判断 有口服或注射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史,并有以下症状,容易确诊。轻度干有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语言迟钝、...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ndaiyuanwaijijiushouce/999-11-6.html

共找到403,5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