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物作为融合了先进现代制药技术的中药产品,其在中药出口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其出口份额已超过中成药,位列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大类。但近年来,相比国外对中药提取物的管理模式,我国在中药提取物的研制、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缺乏必要的管理...
...【机 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刊 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6).-26-29 【文 摘】研究用多元设计分析设计,采集和分析中药质量控制实验研究数据。结合中药研究的背景问题,介绍了多...
...血清药物化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王喜军等人在中药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创立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10年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兴未艾。 ■兴起:开创中药研究的新天地 中药及中药复方...
...以来,迅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慢性胃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生物病原学的研究热潮。我国亦于1985年11月于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消化性疾病学术研究会以后逐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研究高潮。在此期间有一些地区或单位还曾举办过一些Hp的专题学习班。...
...标记对突变的检测和基因定位研究起了重要作用。正如本章开始提到,至1993年10月已经发现多态标记总数为5964个,从分子水平进行基因定位,还有不少有效的新技术,它们相互配合使用,使基因定位得到迅速发展。此外,利用染色体自身结构及染色体畸变法...
...年使用量就达30亿支以上。但是,由于有效成分不明确、临床疗效不稳定,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从1992年开始,上海药物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对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逐步发现以丹参乙酸镁为主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工作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许多制剂工艺先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中药新药纷纷面市,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既保持了中医传统的用药特色,又较中医传统制剂更为方便的新型药物。从而证明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正在呈加速度深化。...
...系统代谢组学技术能否对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中药的药理、毒理进行整体性分析和预测?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两项研究结果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校陈闽军副教授、贾伟教授等科研人员运用系统代谢组学技术,开展了“中医方证对应性”和“中药体内药理/毒理整体性评价...
...15.4%),有效40例(76.9%),无效4例(7.7%),总有效率达92.3%[17]。奚氏针刺和中药治疗PD病45例,显效为62%,有效为29%,无效为9%,总有效率达91%[18]。 针灸对PD病的实验研究刚刚起步,何氏等观察了PD大鼠...
...空白状态 笼统地说“我国中草药丰富”,“在国际市上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中药出口额仅占国际传统药物市场的3%)等显然是盲目的,甚至是有害的。 三、解决办法 1.要有好的药材 常用的约300种中药,绝数都存在道地性。按年销售量1千万公斤以上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