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好喝粥,以粥而命名的食肆遍布城乡。其实不但广东如此,全国亦然,自古亦然。关于喝粥的好处,宋代陆游——他是个好长生的有道之士——在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最可能致神仙的粥是药粥,...
...吴茱萸根浸酒主治产后虚弱,大便秘结,呕吐涎沫,头额冷痛,蛲虫搔痒。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吴茱萸根(粗者)1尺,麻子50克,陈皮70克,酒1公斤。 【制法】将吴茱萸根切碎、捣陈皮、麻子为泥,然后拌入吴茱萸根,用酒浸1宿后,慢火上微...
...味辛温。主温中下气,风寒上逆。止痛,散寒湿之痛。咳逆寒热,寒邪入肺。除湿血痹,辛能燥湿,温能行血也。逐风邪,开腠理,辛香散风通窍。吴茱萸味极辛,辛属金,金平木,故为驱逐肝风之要药。但肝风有二,一为挟寒之风,一为挟火之风。吴茱萸性温,于挟...
...太阳桂枝汤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麻黄汤麻黄(三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杏仁...
...主要原料:淡豆鼓20克,荆芥6克,麻黄之克,葛根30克,山栀3克,生石膏未90克,生姜3片,葱白2根,粳米100克。制作方法:先将各药同人砂锅煎什(煎沸后再煎约10分钟即可),去渣,放烧粳米,同煮为稀薄粥。效用说明:发汗、清热,适宜于感冒...
...甘蔗绞汁半碗,淮山60克捣烂成粉,混合一起同蒸熟食用。每日2次。 3、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4、生姜粥:鲜生姜5-10克切片,大枣2-5枚,粳米100-150克,同煮粥...
...,不具。上一方,生姜汁一升。黄 桂枝五物汤证,不具。吴茱萸汤证曰∶食谷欲呕。又曰∶干呕。又曰∶呕而胸满。上二方,生姜各六两。大柴胡汤证曰∶呕不止。又曰∶呕吐。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栀子生姜豉汤证曰∶呕。旋复花代赭石汤证曰∶噫气不除。...
...又可以作病后调理。 预防疾病 以药粥预防疾病,古已有之,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载有用米皮糠煮粥,预防脚气病复发;《泉州本草》中有用荔枝粥预防口臭;近来还有薏苡仁粥预防恶性肿瘤;入冬时节经常吃羊肉粥(《饮膳正要》)、生姜粥(《兵部手集方》...
...大肠,使糟粕不化,故中气喘争,时发飧泄也。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吴茱萸散方。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 肉豆蔻仁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高良姜(各二两) 缩砂仁 陈曲...
...大肠,使糟粕不化,故中气喘争,时发飧泄也。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吴茱萸散方。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 肉豆蔻仁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高良姜(各二两) 缩砂仁 陈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