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意义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为什么古人认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96.html

千里马遇伯乐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原文】君亦闻骥①乎?夫骥之齿至②矣,服③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④,尾湛胕溃⑤,漉汁⑥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⑦迁延⑧,负辕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⑨。 骥于是俯而喷⑩,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⑾,何也?彼⑿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266.html

千里马与伯乐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268.html

唐宋八大家简介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175.html

中医的雅称与佳话_【中医宝典】

...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姓姬,号轩辕氏。岐伯,是传说中的古代著名医家,黄帝的臣子。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汇聚了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这本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学名著,托名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79.html

醉翁亭记赏析二_【古诗文大全】

...浮艳艰涩的流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醉翁亭记》就是他的文学主张的最好的艺术实践。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2242.html

隋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罔不该集,今行世为巢氏《病源》。□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侍御,名著当代,称神。诊疗出奇,能起沉 笃疾,不拘局方,述《内经》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脉,皆宗之,鲜有得其妙者。□以医鸣晋,其实不在巢、杨之下,一时...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3.htm

原序一_《顾松园医镜》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亦当济世立言,有功于造化。”遂择歧黄之术而为之肆力焉。寒暑靡间,寝食俱忘,不啻有人督导而为之者,二十年来如一日。夫以是道高矣!名著矣!彼虽不欲以斯术自见,然友之知其神而称其方者,户外之屦常满。其临症投剂,俱与俗下相悬殊,医弗能解,辄相谤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17/2.htm

行方志圆心小胆大解_《目经大成》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谓之“行方”;禀赋有浓薄,年纪有老少,情性有缓急,境遇有贵贱,日月有远近,风土有强弱,病候有沉郁暴悍,运气有太过不及,处常弭变,悉得其情,如是者谓之“志圆”;望闻问切至再三,苦欲补泻载详载审,名著求为可知,下问惟恐失人,如是者谓之“心小”;...

http://qihuangzhishu.com/642/59.htm

原叙_《于少保萃忠传》

...预知孙君之意勤,而假灵以显其事耶?四方噩梦一征之公若左券,不偶然也。孙君附公而名著,其子侄辈为诸生,又藉公之灵而翩翩艺文。孙君之获报,宁有既乎!予嘉而叙诸简首,为翼忠者劝。...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2792.html

共找到1,4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