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六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注释。以作者十分推崇张景岳,故主要参酌《类经》中的注释,也吸收了其它各家学说。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等类,共14篇。注文...
...《五脏别论篇》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虽名为腑,不正与神脏为表里。胆与肝合,而不同六腑之传泻。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谓化极而生...
...《唐韻》《正韻》于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𠀤音翳。《說文》盛弓弩矢器。从匸,从矢亦聲。《齊語》兵不解医。 又《玉篇》所以蔽矢也。或作翳。 (醫)《唐韻》《韻會》於其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翳。《說文》治病工也。《禮·曲禮》醫不三世,...
...及额头的温度差异判断痧症,一般痧症手指尖及额头皮肤湿冷,体表温度无较大差异,重度痧症周身皮肤温度也变冷。 3.切脉:畲医认为痧症有独特的脉象,如头痛壮热者脉应洪实,但痧症者反而微迟;厥冷不语者脉应沉细,而痧症者反而微迟或滑数;认为伤食之痧脉...
...阴阳应象篇 岐伯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从阴引阳二句,言在上者治下,在下者治上。以我知彼,欲体察也。以表知里,达内外也。过与不及,总结上文,观夫阴阳...
...甚多,治病多奇中,名振大江南北,民间多有传说。 所著《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合刊本称《喻氏三书》。另有《伤寒抉疑》或以《问答附篇》附于《尚论后篇》。《生民切要》二卷,今未见。 二、傅山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
...道。其第十九篇。论久病元气太虚。病气太盛。当以毒药攻之。尤不可训。其论金石药一条。则名言也。〔叶氏(文龄)医学统旨〕医藏目录八卷 存题辞曰。医。仁术也。爱之道也。先王之教主于仁。而其爱溥也。是故察脉医之本也。视证医之则也。调药医之用也。立方...
...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患者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小于6.0。 3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名和8名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失去联系,未收回问卷,未做HbA1c的测定。 4 讨论 4.1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DM患者遵医率...
...王叔和启玄子。皆医之宗也。良不可无传。今皆补之。其绝无事实。如巫咸巫彭矫氏俞氏卢氏崔文子公孙光之类。则阙之。一凡各家文集中所载。序记杂文。凡为名医而作者实繁。其篇悉弗录。盖不可胜录也。一诸名医学本素难。方术醇正者。则录之。如晋书所载佛图澄单道开...
...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幕状突起,吸气时更明显。肺尖部胸膜增厚显示沿胸壁内侧有外形不规则带状浓密影。叶间胸膜增厚显粗线状,水平叶间裂正侧位均可显示,而斜叶间裂在侧位显示。图3-44 左侧液气胸图3-45 右侧轻度胸膜增厚,右肋膈角消失,侧胸壁有带状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