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weishengwuxue/963-3-2.html

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医生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中医学体系的成熟,医生仍更注重辨证施治、取类比象的方法,加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思想的影响,解剖实证被忽视了。中国的解剖学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的大量传入而逐渐建立起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3.htm

藏医的学说——西藏医学史上的两大学派_民族中医藏医_【中医宝典】

...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这些对西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各方面都有所补充,极大地丰富了藏医药。 北方派以讲,辩,著的方式结合西藏北方的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等实际特征,对独具特点的医治方法进行经验总结,著述医书疏解,创制新药方,甚至辨别药物等,发扬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53.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蜀锦。从曲直濑正纯丹溪之术于京师,兼攻仲景、河间、东垣三家说。著《外科单方》,独树一帜。与同学崛正意(号杏庵,1585~1642)相谋,立磋峨精舍,门下三千人从。古林教学重《医学入门》,讲读以导诸生,使此书盛行于日本,取李《习医规格》梓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4.htm

序二_《医学摘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兢兢业业,惟恐不得此道之真传。今幸遇庆云阁先生临,手出《医学摘粹》一书。范读之恍然如得渡津之宝筏焉。观其所着伤寒,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以补原书所未及,发二千年未发之秘,真仲景之功臣也。所着杂证,专取古方。其有古方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aicui/648-5-0.html

江南杏林一奇葩——龙砂医学说概(上)_【中医宝典】

...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元史》评论其“为人刚明超迈,以奇气自负”;“文圭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这样一位大学者长期定居华士讲学传道五十年,培养了大批文化和医学人才,为龙砂地区文化的发展和龙砂医学的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97.html

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

...探究,尤嗜《易经》与黄老之。年弱冠,补邑诸生。旋改习武,精通技击及枪棍之法,可举三百斤巨石。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读《本草》、《内经》、《难经》、《伤寒》、《千金》、《外台》及历代名医之书,久之妙悟医理,遂悬壶于世。其临证洞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8.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学说,形成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派和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展开了学术争鸣。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医术方面,勇于创新,各成一家,风之所被,延续至明清两代,开拓了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2.html

柳垂江上,梅谢雪中枝。全诗赏析

...出自: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 原文如下: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梅谢雪中枝。赏析 小晏多愁善感,对于人生,总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欢会...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365.html

生查子·鞭落春堤注释_【古诗文大全】

...①“鞭”二句:意谓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鄣泥微卷,春日的水面碧绿如锦。鞭,马鞭之。鄣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的两旁以挡尘土,故称。 ②“脉脉”二句:谓菱丝蔓蔓,缠绕交织,仿佛脉脉含情,嫩绿的春水好像是吴姬的眼波。菱丝,即...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2274.html

共找到69,5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